傣族植物故事14|这种“野生甘蔗”你吃过吗?
甜根子草(Saccharum spontaneum)是西双版纳河边一种常见的高大禾草,每年的11-12月它们像芦苇一样开出羽毛状的花穗,成片盛开营造出轻柔梦幻的效果。甜根子草的茎杆像甘蔗一样有富含糖分,是村寨里小孩子们喜欢的甜食。
2022-12-28
傣族植物故事13|傣族与香糯竹
香糯竹(Cephalostachyum pergracile)是西双版纳傣族常用来制作竹筒饭的重要原材料。一般于每年旱季(11月至翌年5月)选取经过一年时间生长的竹竿制作。竹子本身具有的香气以及竹筒里面覆盖在米饭上那一层薄薄的竹膜正是竹筒饭的精髓所在。
2022-12-20
傣族植物故事12|有种黑暗料理叫“鲜花插在牛粪上”
芋(Colocasia esculenta),常生长在林缘或溪流边,傣族俗名水芋,是天南星科芋属多年生草本,地下块茎富含淀粉,是人类早期主要的食物来源。野生的芋毒性较强,经过人类长期的驯化,已培育出许多低毒的栽培品种,并在整个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种植。在云南不仅吃芋头,还有吃芋杆和芋头花的传统习俗。
2022-12-09
傣族植物故事11|傣家灵魂调料槟榔青
槟榔青(Spondias pinnata),漆树科落叶乔木,广布于亚洲热带地区。西双版纳各民族常用其果实制作调味品,取其果肉和果汁制作成蘸水,作为野菜或凉菜的“灵魂伴侣”,味道清香微苦而又回甘,是西双版纳特色的民族佳肴。
2022-12-01
傣族植物故事10|最“苦”植物穿心莲
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广泛应用于印度、泰国、缅甸民间医药和西双版纳的傣药中。由于穿心莲的植物体内含有穿心莲内酯等抗菌抗病毒成分,味极苦,全草入药用于治疗腹泻、痢疾、口腔和呼吸道炎症等,具有天然“广谱抗生素”的功能,在西双版纳各民族间应用很广。
2022-11-29
傣族植物故事09|麻风病的克星:泰国大风子
泰国大风子(Hydnocarpus anthelminthicus),青钟麻科(原为大风子科)常绿乔木,原产东南亚等热带国家。西双版纳因气候湿热,历史上曾是麻风病流行地区,传统傣药使用泰国大风子成熟种子入药,用于治疗皮肤病、麻风病和杀虫止痒,虽不能根冶,但有一定疗效。在缺少现代医学药物的年代,是当时比较有效的医治方法。
2022-11-23
傣族植物故事08|傣味必不可少的酸味调料“酸藤子”
酸叶胶藤(Urceola rosea),俗称酸藤子,是夹竹桃科一种常绿藤本植物,原产我国南部至印度、东南亚等地。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喜食酸味,其中食用最多的就是酸藤子,常与鱼肉一起煮汤,或放入其他菜中做一同煮食,可以增加食物风味,是傣味中必不可少的酸味调料。
2022-11-19
傣族植物故事07|傣家糯米饭要配这个果肉才好吃
大蒲葵(Livistona saribus),又名大叶蒲葵,是西双版纳有野生分布的一种棕榈科植物,植株高达20米,果实椭圆形,较大,约2-3厘米,成熟时表皮蓝色,果肉加工后可食用。
2022-11-19
傣族植物故事06|减肥良药芭蕉花
为了更形象生动地展示西双版纳傣族的植物文化,我们将推出100期小视频,为大家讲述傣族植物背后的小故事。第6期主角:芭蕉花(Musa spp.)
2022-11-06
傣族植物故事05|傣族赕佛植物“帕笠”
赕(dǎn)佛,是西双版纳少数民族地区一种民间祭祀佛主的活动,会用到很多时令鲜花和水果,可以从中认识和了解许多传统的民族植物文化故事。旋花茄(Solanum spirale),俗名大苦凉菜,为茄科茄属一种常绿灌木,其嫩叶可作为蔬菜食用,通常民间吃法是用嫩叶裹上鸡蛋液后油炸,是西双版纳餐馆中常见的一道傣味菜。第5期主角:旋花茄(Solanum spirale)
2022-11-02
傣族植物故事04|傣族止泻药
为了更形象生动地展示西双版纳傣族的植物文化,我们将推出100期小视频,为大家讲述傣族植物背后的小故事。第4期主角:番石榴(Psidium guajava)
2022-11-02
傣族植物故事03|傣家饮料猫须草
为了更形象生动地展示西双版纳傣族的植物文化,我们将推出100期小视频,为大家讲述傣族植物背后的小故事。第三期主角:肾茶(Orthosiphon aristatus)
2022-10-30
傣族植物故事02|傣族女人离不开的植物
为了更形象生动地展示西双版纳傣族的植物文化,我们将推出100期小视频,为大家讲述傣族植物背后的小故事。第二期主角:臭茉莉(Clerodendrum chinense var. simplex)
2022-10-30
傣族植物故事01|版纳小零食“树花生”
为了更形象生动地展示西双版纳傣族的植物文化,我们将推出100期小视频,为大家讲述傣族植物背后的小故事。第一期主角:大果人面子(Dracontomelon macrocarpum)
2022-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