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普教育 > 科普报道

版纳植物园举办第七届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

发布时间:2024-10-27
来源:环境教育中心

10月24至26日,第七届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科学教育背景下的自然教育”,来自中国科学院所属机构、植物园、高校、科普教育基地、自然教育机构、中小学等120余名科学教育工作者及自然教育实践者共聚罗梭江畔,线上参会人员超过5500人次。

开幕式由版纳植物园党委书记、副主任甘烦远主持。版纳植物园主任杨永平研究员、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创新发展研究所长李越教授为本届论坛开幕致辞。杨永平代表承办单位欢迎与会嘉宾的到来,他回顾了罗梭江论坛自2016年创办以来在探索科学教育前沿中发挥的作用,并提出通过科普研学助力民族文化的挖掘与传承。李越介绍了成立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的渊源,面向新时代,科学教育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将继续与版纳植物园携手组织好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

本届论坛进行了4场大会报告、18场专题报告和7场案例分享报告、25个板报交流,以及5个单位的文创产品展示等环节,为参会嘉宾搭建了深入交流、共谋合作的平台。

在大会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教授级画师曾孝濂先生以博物画中的科学与艺术为题,通过一幅幅精美的博物画,讲述了自己潜心创作博物画的心路历程,并道出了科学与艺术都需要持续的热情和高度的专注。李越讲述了自己关于科学教育领域的若干思考,介绍了科学教育的内涵、任务、科学方法的培养等,强调了从思维的抽象到思维的具体的重要性,并从课程建设、教师队伍的建设、科学教育的公平性,以及科技革命对教育的影响四个角度展望了科学教育面临的挑战。中国科普研究所王大鹏副研究员的报告主题是用科学方法做好科普,解读了优质科普工作背后所涉及的理论和方法,并用鲜活的案例说明科普从业者开展科普工作的科学原则和方法。版纳植物园陈进研究员以走向科学教育与自然教育的融合发展为题,分析回顾了科学教育研究和自然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指出在当今时代二者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通过两个实证研究的案例提出科学教育与自然教育融合发展的方向。

在专题报告环节,18名报告人围绕科学教育的趋势与未来、基于场馆与基地的自然教育、人工智能时代的科学与自然教育、研学旅行发展的新探索与实践四个议题,系统又精彩地讲述了各自领域的最新进展。在圆桌交流会环节,与会代表深入讨论,跨领域的思想碰撞激发了科学教育与自然教育的新思路。

论坛闭幕式上,甘烦远向各位报告人和参会嘉宾表达了感谢,并强调了不同领域专家的参与和贡献,对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表示了认可。他还特别感谢了合作伙伴清华长三院创新发展研究所,期待未来的进一步合作。甘书记表达了对科学教育和自然教育融合之路的信心,希望大家继续努力,为培养创新人才作出贡献。 

近年来,自然教育在国内迅速发展,本届论坛积极回应自然教育发展过程的热点议题,聚焦科学教育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作为中国科学教育领域多学科交流的高质量平台,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负有思想启航的重要使命。第七届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汇聚了科学教育和自然教育的新思考、新实践,对如何培养具备科学素养的公民具有重要启示。

本届论坛由植物园科普工作协作组、中国植物园联合保护计划、中国植物学会、云南省生态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省热带雨林与亚洲象保护重点实验室、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创新发展研究所、长三角科技传播与创新转化中心承办。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于2016年创办,定期在版纳植物园举办,吸引着众多国内外科学教育从业者和相关专家学者相聚罗梭江畔,已逐渐成长为中国科学教育领域多学科交流的高质量平台,引领国内科学教育、环境教育的发展方向。



参会代表合影


大会报告4位发言人


大会报告现场


分会场


圆桌交流会环节


文创交流展示

本文作者:文/贺赫、杨振;图/段其武、赵光辉

责任编辑:莫海波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