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瑞华在画室创作
本报记者/刘文光
何瑞华是我州第一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也是我州第一位到山东青州办画展的画家,还是第一位从事热带雨林无底稿绝版工笔画的中国画家。他以热带雨林为题材,进行热带雨林工笔画创作,斩获颇丰。其画作先后到欧美多个国家及地区参展并多次获奖,并被英国班戈大学及香港嘉道理植物园聘为访问学者。何瑞华说自己名字中就带着花草,画布中展现着花草,退休了仍然痴谜于花草,一辈子都逐梦于雨林中的花草世界,献身雨林艺术。
结缘雨林花草
1954年出生的何瑞华,原籍为重庆沙坪坝区人,15岁作为知青来到勐腊县勐满农场。少年时期的何瑞华跟随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姐夫学画,能熟练掌握素描及色彩。在勐满农场工作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在各种画材上展现他眼中看到的神奇热带植物。20岁时,他参加了勐腊县组织的一个黑板报绘画比赛,通过惟妙惟肖、真实而生动的绘画,描绘出一幅热带植物世界。因画作出色,他获得了黑板画第一名。当时的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领导观看了他的绘画后,破例将他招聘到热带植物园工作。
在这期间,他养过猪、种过菜、煮过饭,同时跟随植物园曾孝濂先生学习绘画。因为他工作认真,为人谦虚好学,加之进取心强,29岁那年,他获得机会到昆明学习专业绘画。30岁时他又被送到北京学工笔画。学成归来后,开始从事植物科学画,这一画就是3年。3年后,植物园用照相机取代了他所从事的植物科学画。但对他而言,正是这短短3年的植物科学画工作,让他熟练掌握了工笔画,为他以后的绘画创作打下艰实基础。
创新雨林绘画
谈及真正的创作,何瑞华说,要从1984年他到北京学习期间算起。那时候,他到北京师范学院向吴敏蓉先生学习工笔花鸟画,后来又跟随郭怡孮、王晋元学习艺术。在大师不断的教诲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领悟,他的绘画技艺日臻成熟,开始走上专业画家的创作之路。
在创作过程中,何瑞华始终注重将西双版纳的地域特点与时代主题紧扣在一起进行创作。因为其画作主题鲜明,时代气息强,又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而逐渐名声鹊起。1991年,何瑞华名为《界碑》的绘画作品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美术展》。同年,他的作品《版纳花卉》入选中国当代工笔画第二届大展。1992年,他成为我州第一位中国美术协会会员。同年,他创作的《边陲黄花今又香》荣获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基金二等奖。1995年,他创作的《野香》被《中国工笔画册》收录。2012年,他在云南省总工会举办的才艺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同年,他创作的以热带雨林植物为主题的花鸟画《无题》被北京中南海收藏。他的绝版工笔画《王莲》和《热带雨林》被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收藏。2005年至2006年,他到香港办了两期绘画培训班。2015到英国办绘画培训班,并与英国朋友一起举办联合画展,对传播中国画与中国文化起到了促进作用。何瑞华的无底稿绝版工笔画成为中国绘画界的一大亮点,被学术圈认可与推崇。其作品也先后被选送到日本、美国、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家及台湾等地区展览、出版、交流。中央美术学院的郭怡孮教授称其为“一位表现热带雨林绘画的优秀创作者”。
当别人都称赞他的作品时,他却谦虚地说:“我只是热带雨林花草世界的守望者,真实地反映了它而已!”
逐梦雨林艺术
说起办画展,让何瑞华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2013年到山东青州办画展。最初朋友劝他不要去,因为青州是画家云集之地,也是大师辈出的地方,还是一个画家影响力大小的试金石。何瑞华凭着一股闯劲和韧劲,硬是到青州办了一次画展。他自己出钱搞画册装裱,自己联系场地办展览,哪怕花再多的钱也要试一试。没想到青州画展出奇地成功,第一天就卖了50多幅画,到第三天,他展出的100多幅画销售一空。青州画展的成功,让他更加坚定了逐梦花草世界的信念。如今,何瑞华退而不休,在勐仑镇定居下来后,生活基本上都围绕着画画进行。画画,画热带植物画,成了他的一种生活之道。每天除了午休之外,他基本上都“泡”在画室里,不离不弃地逐梦艺术。
今年63岁的何瑞华,仍然开朗快乐,身体健康,讲起话来总是面带微笑。他的绘画作品依然是暖色如春。最近一段时间,他在贵州黄果树瀑布采风了两个月,去体验感受不一样的植被物种,并将开始新的创作。他说,自己要一棵植物一棵植物地去认知。当下,部分画家急功近利,抄袭,复制,缺乏创新。成功的画家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对艺术如对鬼神,要有敬畏之心。他将不断挖掘生活,做到每一张画都是一次创作,一次独特的体验。与此同时,他还要保证做到作品数量多、质量好,争取每年办一次画展。
何瑞华说,他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创建热带雨林画派。希望通过举办双年展,每年收藏20幅作品,最终实现拥有一批热带雨林作品、培养出一批热带雨林画家、刊发一批研究热带雨林绘画文章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