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子站群! 2022/04/06 上午9:17:24 星期三
新闻动态

综合保护中心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

6月26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综合保护中心暨云南省热带雨林与亚洲象保护重点实验室组织召开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2024-06-28

查看详情

云南特有樟科植物系统分类学研究进展

樟科植物是重要的基部被子植物类群,广泛分布于世界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中国的特有性中心几乎全部位于热带地区,主要集中在云南的南部与东南部、广西西部、海南和台湾。

2024-06-27

查看详情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社会经济绿色转型

(1)约98%的试点实现了综合效益的提升,且在生态环境、空气质量、经济发展和景观连通性等方面均显著优于非试点;(2)试点普遍呈现空间聚集性和溢出效应,对周边地区具有正外部性;(3)试点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呈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绿色转型特征。

2024-05-29

查看详情

不同参考基因组对RAD-seq分析中SNP Calling的影响

该研究围绕两种不同参考基因组:使用近缘种(即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作为参考基因组,以及利用物种本种(即黄杞)作为参考基因组。研究发现在使用物种本种作为参考基因组与使用近缘种作为参考基因组之间获得的SNP数量存在显著差异,即本种作为参考基因组产生的SNP数量明显多于使用近缘种作为参考基因组的情形。这一结果表明,选择物种本种的参考基因组为SNP Calling的最优方案;若物种本种参考基因组不可用,则可考虑使用近缘种的参考基因组,同时建议避免选用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此项研究强调了参考基因组选择对SNP Calling的影响,丰富了我们对RAD-seq数据分析的理解。

2024-05-07

查看详情

寄生习性驱动菟丝子属的质体基因组结构变异和基因丢失

旋花科植物的质体基因组结构变异多样,其中结构重排有9种类型和IR边界扩张收缩有6种类型。比较分析显示这些结构变异与寄生生活型转变密切相关,同时IR边界扩张收缩和大重复片段可能加剧了结构变异。菟丝子属的质体基因组退化呈现为渐进式,仅Grammica亚属的Ceratophorae组中三个种中发生大量的基因丢失。

2024-04-26

查看详情

东亚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起源

东亚东南部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在中新世中期之后由亚洲热带雨林演变而来。而西南地区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则更为古老,其植物区系成分可能在渐新世时期就已基本形成,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化为现今西南部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024-04-22

查看详情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优先保护物种项目咨询会召开

4月12日,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优先保护物种生物多样性评估与保护研究项目启动会与咨询会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召开。

2024-04-15

查看详情

质体系统发育基因组解析兰属植物的多样性演化历史

兰属植物多样化速率呈下降趋势,与温度和季风强度变化呈正相关。季风增强提高水热条件可能加快了物种多样化,而随后全球气候变冷可能与多样化速率减缓有关。进一步分析表明生活型从附生到地生的转变可能与适应寒冷环境相关,进而地生兰迁入北部的亚热带生态位。因此,本研究为未来兰属的系统分类学与保护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季风活动和温度变化如何影响东南亚植物多样性演化提供了新的例证。

2024-03-25

查看详情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优化保护与恢复目标

研究结果表明:(1)西双版纳优先保护区的总面积为2467.71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2.88%。其中,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优先保护面积为2283.04km²;生态廊道的优先保护面积为184.67km²。(2)优先恢复区的总面积为514.67km2,占总面积的2.69%。其中,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优先恢复面积为485.14km²;生态廊道的优先恢复面积为29.53km²。(3)重要的生态廊道有213条,其中物种廊道约占总数的50%;重要的生态踏脚石面积为214.2km²,其中超过1km²的有44个。

2024-03-25

查看详情

依托生态保护红线推进保护地体系融入公共管理

该研究基于景观与地理空间视角,提出了依托生态保护红线将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三生空间”)与保护地体系在国土空间范畴下进行优化整合,有助于不同功能区的识别和划分,有利于协调保护、发展与公共管理等事宜。

2024-02-19

查看详情

版纳植物园举办2024职工子女博物冬令营

2月4日至5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举办了“2024职工子女博物冬令营”,本期博物冬令营围绕“蜻蜓”专题,邀请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浩淼博士授课指导,版纳植物园40名职工子女参与营期体验。

2024-02-06

查看详情

无刺蜂中发现线粒体基因组结构新类型

真核生物类群线粒体拥有独立的遗传物质,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在真核生物中表现出极高的多样化,其中动物的线粒体基因组是保守的双链环状DNA分子,基因组大小为15~18kb,基因含量包括13个蛋白编码基因(protein coding genes,PCGs)、2个核糖体rRNA编码基因(ribosomal RNA, rRNAs)和22个转运tRNA编码基因(transfer RNA genes, tRNAs)。随着越来越多的动物线粒体基因组被解码,研究人员发现不少的类群中存在多样化的结构变异和基因重排(通常是tRNA)。为进一步了解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变异和演化模式,及其对系统发育重建的影响,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研究团队选取3个社会性蜂类类群,无刺蜂(麦蜂族,Meliponini)、熊蜂(熊蜂族,Bombini)和蜜蜂(蜜蜂族,Apini),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系统发育学框架,进行线粒体基因组的比较分析,旨在揭示其结构变异和演化历史。

2024-01-06

查看详情

版纳植物园第十五届高级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野外培训班开班

10月27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第十五届高级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野外培训班(The 15th Advanced Fieldcourse in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XTBG)正式开班。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董麒研究员、版纳植物园副主任甘烦远,以及版纳植物园动植物关系研究组组长兼培训班主任陈进研究员,一同与培训班授课导师、培训班学员、部门版纳植物园教职工及研究生出席了本届培训班开幕式。

2023-10-30

查看详情

版纳植物园举办第六届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

10月21-23日,第六届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举办,论坛主题为“科学与生态文明教育”,超过120名参会嘉宾共聚罗梭江畔。围绕公民科学素养与生态文明建设、科普基地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作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教育、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等生态文明教育议题,本届论坛进行了4场大会报告、17场专题报告和11场案例分享报告、15个板报交流,以及11个单位的文创产品展示等环节,为参会嘉宾搭建了交流讨论、共谋合作的平台。

2023-10-25

查看详情

第六届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在版纳植物园开幕

10月22日,第六届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开幕。本届论坛主题为“科学与生态文明教育”,来自中国科学院所属机构、植物园、高校、各类教育基地和自然教育机构等120余名代表将围绕生态文明教育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与合作。

2023-10-22

查看详情

“生命的律动”西双版纳国际美术展在版纳植物园开幕

迎中秋,庆国庆。9月27日,第六届 “生命的律动”西双版纳国际美术展暨生物多样性在地艺术创作展在版纳植物园环境教育中心开幕。版纳植物园主任杨永平、党委书记甘烦远、澜湄艺术节组委会代表许云华、西双版纳州文旅局副局长刘雨、州文联和摄影家协会、参展的国内外艺术家等共计60多人出席了开幕仪式。

2023-09-28

查看详情

雨林博物沙龙举办摄影之美专题讲座

 2月13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环境教育中心雨林博物沙龙举办2023年第1期活动,活动以摄影之美为主题,线上线下共300余人参加专题讲座。

2023-02-14

查看详情

版纳植物园举办大卡村委会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

2月16日下午,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简称“版纳植物园”)与勐仑镇大卡村委会联合举办了“大卡村委会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来自大卡村委会8个村小组的村干部、勐腊县哈尼族协会等60余人参加了活动。

2023-02-20

查看详情

版纳植物园首届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摄影展开幕

7月20日,首届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摄影展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环境教育中心开幕。来自湖北武汉摄影家协会的参展摄影师、西双版傣族自治州自然摄影师代表和版纳植物园摄影协会代表等出席了本次活动。

2023-07-21

查看详情

“雨林之美:勐仑生物多样性记录展”开幕

1月1日,“雨林之美——勐仑生物多样性记录展”在环境教育中心开幕,本次活动同时也是版纳植物园建园纪念日系列活动之一。本次展览共有331幅以生物多样性为题材的摄影作品,包括许多国内非常罕见的物种以及记录到许多罕见的生态场景。通过本次展览,让公众得以从这些生态照片中了解到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的魅力,也通过展览的视角,让过往游客参与其中,共同领略热带雨林之美。

2023-01-02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