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哀牢山站在国内首次将主动式增温用于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控制实验

2010-10-12

查看详情

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梁乃申主任研究员访问哀牢山生态站

2010-10-11

查看详情

我园8项知识创新工程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通过验收

2010-09-30

查看详情

我园小桐子良种选育取得新的进展

2010-09-29

查看详情

“热带森林物种格局与生态系统过程”——第二届热带森林生态学研讨会

2010-09-25

查看详情

我园在热带森林凋落物动态及养分利用效率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2010-09-21

查看详情

我园在热带季节雨林林下树种多样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2010-09-21

查看详情

我园“南美油藤(Plukenetia volubilis)引种栽培研究”项目顺利通过成果鉴定

2010年9月20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在我园昆明分部组织召开了由我园唐寿贤高级工程师、蔡志全副研究员等完成的“南美油藤(Plukenetia volubilis)引种栽培研究”项目成果鉴定会。 会上由中科院昆明分院院长王庆礼研究员、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副所长孙航研究员、西南林业大学段安安教授、中国林科院资源昆虫所副所长李昆研究员、云南省林木种苗站副站长曾德贤、云南省林科院漾濞核桃试验站站长陈宏伟研究员。 (2)南美油藤的引种成功填补了国内热带地区缺乏高档食用油料植物资源的空白。 会议由中科院昆明分院科技合作处副处长戴开结主持,我园副主任周浙昆研究员出席会议并讲话,中科院昆明分院科技合作处、项目组及我园科技外事处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鉴定会。

2010-09-21

查看详情

世界著名樟科植物分类与系统学研究专家访问我园

2010-09-17

查看详情

植物花粉对低温冷胁迫反应的分子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温度胁迫是影响作物产量和地理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高温热害和低温冷害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 植物WRKY基因家族是植物独有的转录调控因子超级家族,在调控植物抵抗生物和非生物逆境胁迫反应及其信号转导途径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遗传分析证明,WRKY34基因T-DNA插入突变体(wrky34-1和wrky34-1)的成熟花粉粒对低温冷胁迫的敏感性比野生型显著降低,其花粉活力在低温冷胁迫后显著地高于野生型。 通过比较分析低温冷胁迫对植物成熟花粉粒的活力、花粉萌发、花粉管伸长以及最终对植株种子产量等方面的影响,也进一步证实wrky34成熟花粉的花粉活力显著地高于野生型。 这说明WRKY34作为一个负转录调控因子参与了成熟花粉粒对低温冷胁迫的响应。

2010-09-17

查看详情

加拿大科学家访问哀牢山生态站

2010-09-10

查看详情

德国科学家访问哀牢山生态站

2010-09-10

查看详情

我园在热带雨林板根的生态功能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2010-09-09

查看详情

我园在云南现代和历史气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2010-09-07

查看详情

日本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杜明远研究员访问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2010-09-02

查看详情

我园在植物功能性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植物功能性状的进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是当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系统发育独立对比方法(phylogenetic independent contrast)充分考虑了物种进化历史的影响,在性状进化、关联进化以及性状与环境的关系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结果表明,(1)所有树木的11个木材性状都表现出了显著的系统发育信号,木材性状的最大趋异发生在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蔷薇分支与菊分支、木兰分支与真双子叶植物分支之间。 (2)木材密度与木材的机械特性存在明显的关联进化关系。 (3)木材密度和许多木材力学性状随纬度升高而降低,但只有少数性状(如冲击韧性、抗剪强度)沿海拔梯度表现出一定的变化。

2010-08-31

查看详情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生态系统NEE表现出独特的季节动态

基于涡度相关技术2003-2009年连续7年的监测资料,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张一平研究团队发现了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具有独特的NEE季节动态:9-3月呈现碳汇效应,4-8月则为碳源,与当地明显的干季(11-4月)和雨季(5-10月)的季节分布不对应。 通过对相关的气象数据和生物数据的分析,提出了一个解释该季节性动态的假说,并对假说进行了初步的验证。 该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环境科学类著名期刊《大气环境》(Atmospheric Environment)上。

2010-08-20

查看详情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水分传输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以张一平研究员为首的课题组,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水分传输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Atmospheric Environment》和《Geophysical Research》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 森林生态系统水汽交换(蒸散)过程是国际研究的前沿问题。 理解森林生态系统水分传输机制,一方面有助于认识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另一方面有助于揭示森林生态系统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 四年研究期间该森林生态系统蒸散ET的平均年总量为1029 mm,占平均年总降雨量的78%左右。 尽管雾凉季、干热季和雨季这三个季节的土壤含水量和气候条件差异很明显,但是这三个季节生态系统蒸散ET的日变化却具有相近的最大值。 因此,雨季该生态系统水分预算对其随后的干季的水分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010-08-17

查看详情

落实“十二?五”科研规划,共商冬虫夏草产业化

2010-08-13

查看详情

版纳植物园在小桐子生物柴油连续化生产新工艺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以方真研究员为首的课题组,在小桐子生物柴油连续化生产新工艺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农业工程学报》和《石油化工》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 小桐子作为最有潜力的生物柴油原料植物,备受国内外关注并开展研究。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农业工程学报》和《石油化工》上,申请专利两项,授权专利一项,同时农业工程学报推荐《小桐子油超声波协同纳米催化剂制备生物柴油》作为中国科协期刊与新闻媒体见面会拟发布论文成果。

2010-08-10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