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中心完成2025年底缅甸野外科考和常驻工作
10月20日至11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东南亚中心”)执行主任、动物多样性与保护研究组组长权锐昌率管理与研究团队,在缅甸完成常驻任务及野外科考工作。团队访问缅甸林业司和缅甸林业研究所,就工作进展、存在困难及未来计划进行交流。缅甸林业司司长刀奈乌博士(Thaung Naing Oo)充分肯定中缅合作成果,表示将继续大力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工作。
考察期间,东南亚中心与缅甸林业司联合科考队在克钦邦Myitkyina、掸邦Taung Gyi、LinKhay、Mong Pan、Mong Satt等区域开展野外生物多样性调查。动物多样性与保护研究组在Myitkyina和Lang Kho采集动物样本44份,于Palwe和Gwe Cho等地回收红外相机,更换其电池;初步整理影像资料识别出豹、金猫、大灵猫、蜂猴、猕猴、中华鬣羚等16种珍稀濒危兽类,分属11科16属。植物多样性与保护研究组累计采集植物标本50号200余份,收集葫芦科、姜科等种质资源10份。水生生物多样性研究组则在掸邦南部丹伦江(萨尔温江)干支流区域采集鲤科、条鳅科、鮡科、鲿科等鱼类标本近500号,为后续物种鉴定、生态分析与保护策略制定提供科学基础。

与缅甸林业司人员合影

红外相机影像和动物分子样

水生生物标本制作

采集、辨认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