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入侵生态学专家Mark van Kleunen教授一行访问版纳植物园
2025年3月6日,我园入侵生态学及利用技术研究组迎来重要学术访问。德国康斯坦茨大学Mark van Kleunen教授、台州学院于飞海教授、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刘艳杰研究员、郭坤研究员及北京大学张致杰研究员一行,与入侵生态学组成员就入侵生态学前沿问题开展深度学术交流。
2025-03-10
土层深度对水稻土细菌群落聚集过程的影响
水稻是人类种植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生长期内需要充足水分,与旱作土壤具有明显差异,长期植稻形成专有的水稻土类型。藏粮于土,土壤肥力是作物产量的重要决定因素。栖息在土壤中的微生物是驱动土壤养分周转的关键,微生物无处不在,而环境选择是决定微生物群落构建的重要因素。水稻土中微生物群落如何构建,驱动因素是什么?这一关键科学问题仍有待回答。
2025-03-10
系列研究揭示重要性状变化在外来植物入侵成功中的作用
外来植物在引入过程中,通常会经历生境中生物、非生物环境因子的剧烈变化,新生境中新的选择压力可能导致植物重要性状发生改变,从而提高其入侵成功率。因此,阐明外来入侵植物不同来源种群重要性状变异格局及发生机制,有助于揭示其入侵机制并制定更加合理的管理措施。生物地理学比较途径是入侵生态学中揭示入侵机制最为常用的方法。然而,以往研究多存在采样不足、引入历史不清等问题,限制了人们对外来植物重要性状变异机制及其对入侵成功贡献的解析。虎杖(Reynoutria japonica)原产自东亚地区,自1840s先后引入到欧洲和北美洲定殖后迅速扩张,现已被IUCN列为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入侵种之一。虎杖的快速扩张为探索外来植物入侵成功的潜在机制提供了绝佳的条件(图1)。
2025-03-10
入侵生态学与利用技术研究组喜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入侵生态学与利用技术研究组郑玉龙研究员与沈阳农业大学冯玉龙教授等人的研究成果“外来植物飞机草的入侵机制”获得2021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并于2022年5月份正式颁奖。 该成果从个体水平到群落水平系统研究了飞机草的入侵机制,发现群落的物种组成、飞机草特有的化感物质、引入后的进化以及植物-土壤反馈等多个策略共同推动了飞机草的入侵。主要科学发现点如下:
2025-03-10
极端降水的土壤遗留效应对外来植物飞机草入侵性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干旱的土壤遗留效应对飞机草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很有可能是因为前期干旱增加了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其次,极端降雨土壤遗留效应在不同林型中对飞机草影响不同,橡胶林中,降雨增加可能会促进飞机草的入侵性,而次生林中,干旱会促进飞机草的入侵。该研究还指出土壤养分及微生物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2021-09-03
资源波动与外来植物入侵
资源波动能够影响养分的可利用性,资源波动假说认为资源波动能够促进外来植物入侵,因为外来入侵植物利用波动资源的能力比本地植物强。为了验证资源波动和外来植物入侵的关系,我们分别在个体和群落水平上开展了相关的研究。
2020-12-22
研究组科研人员参加第四届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国际学术研讨会
2020年11月16-19日,由中国生态学学会生物入侵专业委员会主办,江苏大学与台州学院和沈阳农业大学联合承办的“第四届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镇江顺利召开。版纳植物园生物入侵生态学研究组郑玉龙研究员参加会议并做题为“The invasion mechanisms of Chromolaena odorata”的大会报告。
2020-11-22
飞机草入侵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通过对入侵种群与原产种群各采集地水分、温度等因子相关关系差异比较,认为引入后进化是飞机草适应其入侵地不同水分、温度状况的重要原因。飞机草入侵种群与原产种群对不同水分处理的可塑性响应较高,但不同产地种群对水分可塑性响应没有明显差异。我们的研究表明,奠基者效应、引入后进化、表型可塑性等机制可能共同作用,促进外来植物飞机草的入侵成功。
2020-05-09
生物入侵生态学组科研人员参加第十八届中国生态学大会
2019年11月29日-12月1日,由中国生态学学会主办、云南大学承办的第十八届中国生态学大会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本次大会主题是“传承与创新:生态科学新使命”,共有来自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300多个大学、研究机构等的3000余名生态学科技工作者以及部分国外学者参加。
2019-12-02
入侵植物群落系统发生距离与功能特征距离的关系新进展
生物入侵组2018年发表在生态学著名期刊Ecology Letters上的文章表明群落中物种与飞机草的系统发生距离及功能特征距离与飞机草入侵成功率的关系在原产地墨西哥和入侵地中国群落中并不一致。我们对相关数据进一步分析,发现系统发生距离与功能特征距离的关系在原产地和入侵地群落内有明显的差异(Fig.1)。这种差异可能与原产地群落内物种与飞机草协同进化的历史时间较长,而入侵地物种较短有关;此外,原产地和入侵地环境的差异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2019-11-26
入侵植物飞机草群落的可入侵性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2018-07-23
版纳植物园揭示两种入侵生物型飞机草的来源和遗传变异
2018-02-08
入侵植物入侵种群的竞争力一定高于原产地种群吗?不同的竞争对象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2015-10-26
版纳植物园关于外来植物入侵机制的研究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
2015-01-19
EICA假说和NWH假说在飞机草成功入侵中的整合
2014-11-07
多种机制协同作用促进飞机草成功入侵
2013-01-10
研究揭示外来植物可塑性与入侵性的关系
2012-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