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西园动态

第三届热带植物国际会议在昆举办

发布时间:2025-02-19
来源:植物资源室

2月13日至15日,第三届热带植物国际会议在云南昆明举办。会议由海南大学和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热带作物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Maxium Academic Press和Tropical Plants期刊协办。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人工智能驱动热带植物提供营养健康和生态友好家园。中国科学院院士、会议荣誉主席朱作言,澳大利亚科学与工程院院士Robert Henry,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973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彭明,Maxium学术出版公司CEO、教授程宗明,海南大学Tropical Plants期刊主编、研究员王文泉以及来自中国、泰国、澳大利亚、越南、新加坡、巴西、菲律宾、巴基斯坦、印度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 

开幕式上,海南大学副校长邱锡光、云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李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张跃斌、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杨永平和热带作物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兴坦分别致辞。本次会议共9个大会特邀报告,设热带植物基因资源挖掘和遗传改良、代谢组学与营养健康、智慧农林业与病虫防控、多组学、数据库与先进技术工具以及热带雨林生态保护5个分会,总计116个会议报告。

新加坡植物园主任Charles Cannon展示了热带雨林植物大尺度演化的历史和濒危现状,提出如何利用多物种基因组进行物种演化研究的期许;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院长黄三文在线报告了植物系统网络计划(PLANet),提出后基因组时代根据植物系统发育的科属种进行有计划的基因组测序、结合多组学技术构建重要作物的全信息系统;Robert Henry展示了其团队在重要热带经济作物及近缘野生植物大量的基因组研究结果,提出新型野生植物驯化和利用的途径。

本次会议在单细胞组学技术的快速改进和AI技术加持热带植物研究、代谢组技术支持热带植物源营养素发掘以及热带作物病虫防控方面展现颇多亮点。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研究员蒋岚研发的多模态单细胞组学技术,可大大降低现有单细胞技术的成本,并且整合特定组织细胞镜像下的转录、染色质可及性、甲基化等遗传信息。海南大学研究员夏志强提出知识创新和AI时代的作物育种,展示了可用于遗传改良迭代的底层模型。浪潮公司专家介绍了DeepSeek本地化提供知识整合和强大算力的报告,建立了热带植物大数据整合后算力方面的合作机遇。新型药物发掘、营养素发掘方面等出现了一批新的成功范例,部分产品即将产业化。新的化学品的深加工,能够显著提升热带植物产品附加值。海南大学教授吴少英介绍了热带高发虫害的综合防控技术,从害虫发育机理出发,研发出组合防控技术,在局部控制环境下取得显著成效,并规模化推广利用。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有效搭建了热带植物领域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方面的交流平台,为促进热带植物领域国内外专家、资源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热带植物国际会议将每年在全球热区举办,聚集优秀学者、企业探讨热带植物未来发展的瓶颈与机遇,关注关键技术,加强多层面合作。

会议现场

杨永平作报告

会议合影


本文作者:张肖肖

责任编辑:庄玉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