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西园动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杂志“缅甸保护与发展”专辑出版

发布时间:2019-07-09
来源:东南亚中心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体系的旗舰科普杂志《人与生物圈》出版了一期题为“缅甸保护与发展”的专辑,这是继去年“缅甸科考”专辑后,该刊物又一次对中科院东南亚中心有关缅甸工作深入系统的介绍。

  本期专辑共刊载20篇文章,涉及:科学对民生的促进作用,包括药用资源、雨养稻推广、蚊媒疾病防治、饮用水安全保障、经济植物可持续利用、水产绿色发展等,以及科学对生态保护的指导意义,包括跨境合作研究、基础生物多样性调查、打击非法野生动物贸易、民间机构保护实践等。在卷首语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席许智宏高度评价了东南亚中心工作的价值并提出指导建议。本期专辑主体文章由东南亚中心四个核心研究组及多个项目组专家完成,集中体现了他们一线的研究发现及其应用情况。此外,还邀请到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全球环境研究所(GEI)等介绍他们在缅甸已开展的富有成效的工作。

  许智宏院士在卷首语中强调:“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事业终归需要当地人发挥更大的作用。”自成立以来,东南亚中心重点通过留学生等形式,为东南亚国家培养了一批热衷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善于开展国际合作的年轻人才,在缅甸尤为突出。经过几年的培养,目前部分缅甸留学生已能独立承担科研任务。在本期专辑中,中国科学院大学的Ye Lwin Aung硕士及博士研究生Kay Zin Than受邀介绍了他们对缅甸兰科植物多样性的全面踏查工作,以及湾鳄研究对伊洛瓦底湿地保护的密切关系,并表达了对中缅深入开展科技合作的期盼。

  东南亚中心是中国科学院设立的第八个境外科教机构,是集全院乃至全国生物多样性研究力量,与东南亚国家联合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国际合作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自2015年启动以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缅甸、老挝、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开展了大量的科技合作和人才培养项目。先后与缅甸自然资源与环保部、老挝科技部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并在缅甸内比都成立了缅甸中心和中缅科教中心,在老挝万象设立了国家项目办公室,显著提升了我国在东南亚地区的科技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

  正如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亚非合作处处长张世专和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王大明在本期结语中所言,鉴于“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环境和民生挑战,中国和沿线各国应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合作,共同打造协同创新中枢,共同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和对生命健康、生态安全、粮食安全、饮水安全等的保障能力,缩小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知识鸿沟”“数字鸿沟”“技术鸿沟”,促进“一带一路”绿色、可持续发展。东南亚中心将在此方面进一步拓展工作,并陆续把相关进展呈现给广大读者。

  《人与生物圈》“缅甸保护与发展”专辑原文链接。

  本期《人与生物圈》杂志封面

 
本文作者:易晓燕

责任编辑:seabri_151c53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