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中心2019年学术年会顺利召开
1月2日,依托版纳植物园组织、管理和运行的中科院境外机构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东南亚中心)举办了2019年学术年会,拉开了版纳植物园建园60周年园庆大会暨系列学术活动的序幕。此次学术年会旨在加强项目组成员之间的学术交流,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成果集成,探讨东南亚中心未来科研方向。
年会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亚非处处长张世专在致辞中表示,东南亚中心自成立以来,在国际合作、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希望东南亚中心不忘初心,明确定位,通过10至20年的努力建设成为我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之一,推动东南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更好的服务我国绿色“一带一路”。版纳植物园主任暨东南亚中心主任陈进表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东南亚中心成立三年以来,在院领导及国际合作局,及学术委员会专家的指导下,科学部署,稳步推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陈进在《东南亚中心2018年度工作报告》中对东南亚中心一期(2015-2018年),在组织运行、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科研进展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部署了2019年的工作计划。
此次年会期间,由东南亚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为主组成的专家组,对东南亚中心2016 年启动的 1 个核心研究团队和 8 个区域性国际合作基金项目和 6 重点领域拓展项目进行年终考核;对 2017 年启动的 4 个区域性国际合作基金项目和 6 个重点领域拓展项目进展中期考核;通过墙报展的方式对2016 年启动的 9 个青年人才培育计划项目进行结题考核,对2017 年启动的 10个青年人才培育计划项目进行中期考核,以阶段性评估东南亚中心科研团队自成立以来取得的成果及工作成绩。为鼓励科研人员深入开展工作,大会设置了“优秀项目”评选环节,由东南亚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许智宏院士担任评审会主席,主持项目评审。
经过紧张的答辩、热烈的讨论,最终,核心团队植物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研究组谭运洪获得优秀;汪松虎、柴团耀的《缅甸抗逆低镉水稻种质资源发掘、机制解析及杂交水稻技术试验示范》项目、金效华的《缅甸北部维管植物多样性调查和生物地理学研究》项目、周炜帏的《基于角蟾科生命之树研究东南亚物种多样性格局的形成》项目、朱相云的《缅甸豆科物种多样性编目》项目获得区域性国际合作优秀项目。侯仲娥的《东南亚跳钩虾的进化格局及其在陆地生境中的多样性形成机》项目获得重点领域拓展计划优秀项目。李家堂的《原指树蛙属Kurixalus物种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项目、刘强的《缅甸北部兰科植物多样性调查研究》项目、杨洁的《基于性状生态位探讨热带纬度梯度树种多样性分异格局及其形成机制》项目、李辉的《中缅抗褐飞虱水稻新材料创制与分子育种利用合作研究》项目、曹亮的《越南中北部洞穴鱼类调查与系统分类学研究》获得优秀青年项目。东南亚中心对优秀项目后续给予持续资助。
许智宏院士在会议总结中指出,东南亚中心一期项目,从区系调查到分子研究,均取得不错进展,经过多次大规模联合科考发现了大量新类群,一批年轻的队伍正在逐渐成长。东南亚中心应不忘初心,专注东南亚地区生物多样性研究,除动植物外,兼顾周围环境,以及与之相关的微生物,推进整体研究。另外,科研工作中要注意数据、成果共享,集思广益。同时,注重应用型研究,对东南亚国家在农业、环保、民生方面做出贡献,真正做到互惠互利。在培养东南亚地区青年人才的同时,也要注意本国青年人才的培养,共同进步。
中科院国际合作局、中科院昆明分院、昆明植物所、昆明动物所、版纳植物园、成都生物所、微生物所、水生生物所、北京植物所、北京动物所、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云南大学等单位的70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现场
优秀项目报告
墙报评选
会议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