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西园动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杂志出版“缅甸科考”专辑

发布时间:2018-05-24
来源:东南亚中心

  5月23日,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获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体系的旗舰科普杂志《人与生物圈》出版了一期题为“缅甸科考”的专辑,重点报道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简称东南亚中心)中缅联合科学考察工作及其成果,以助力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升东南亚中心工作的社会认知度。 

  本期专辑共刊载了24篇文章,涉及绿色丝路建设、生物多样性研究史、一线科考发现、公共关系构建、人与自然关系等,并由业界权威专家学者亲自撰稿,例如中科院副院长兼东南亚中心理事长张亚平、新华社高级记者郝耀华、版纳植物园综合保护中心主任高力行、版纳植物园主任兼东南亚中心主任陈进、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马克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态与地球科学部前主任韩群力、东南亚中心四个核心研究组及部分课题组成员等。此外,专辑刊载了缅方合作伙伴——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林业司司长Nyi Nyi Kyaw、林业研究所所长Thaung Naing Oo、自然与野生生物保护处处长Win Naing Thaw等的文章。各专家学者对东南亚中心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壮大建言献策,例如重大科技成果产出、区域青年人才培养、以科学助力于保护与发展等。为提高专辑的影响力,东南亚中心于2017年4~5月资助著名人文生态摄影师蔡石、《人与生物圈》编辑先义杰参与第5次中缅生物多样性联合科学考察,获取了大量精美的一线影像资料及文字素材。同时通过东南亚中心及编辑部的征集,陆续丰富了原有素材库,使得该专辑图文并茂,在富于启迪性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典藏价值。 

  缅甸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热点地区。受科研基础薄弱等因素的影响,其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料十分匮乏。迄今为止,缅甸还没有一部科学完整的国家动植物名录,这给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来了巨大障碍。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中科院联合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启动了覆盖缅甸全境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自2014年起,版纳植物园牵头建设的东南亚中心已在缅甸连续开展了6次大规模野外科学考察。 

  据统计,全球科学家2015年至今在缅甸共发现36个植物新种,其中约20个由东南亚中心发现,贡献率超过一半。2017年,东南亚中心植物新种发现的速度加快,全年共发现17个,占缅甸去年新发现的物种数的90%以上,改变了缅甸生物多样性研究长期以来由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主导的格局。东南亚中心相关成果已被缅甸官方媒体《森林之窗》、《缅甸环球星光报》及缅甸金凤凰中文报社等转载报道。 

  《人与生物圈》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办、中科院主管的大众公益科普杂志,于1999年创刊(双月刊),它也是全球该领域唯一一本公开发行刊物,旨在宣传推广国际“人与生物圈计划”核心理念,即整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力量,以合理及可持续地利用和保护全球生物圈资源,增进人类及其生存环境之间全方位的关系。缅甸等东南亚国家作为“人与生物圈计划”良好的实施平台,已纳入《人与生物圈》杂志长期工作方向。未来,杂志将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契机,与区域各机构组织一道,共同致力于东南亚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 

 

  杂志封面 

 

  缅甸科考专辑目录 

 

  杂志内页 

本文作者:易晓燕、先义杰、玉最东

责任编辑:seabri_151c53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