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西园动态

第三届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学术研讨会在版纳植物园召开

发布时间:2018-05-11
来源:科学传播与培训部

  为了落实和推广我国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技术规范和数据管理标准,同时促进我国野生动物监测和自然保护领域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42229日,“第三届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学术研讨会暨红外相机技术培训”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召开,来自全国26个省市区的科研院所、自然保护区、NGO110余家单位的216位代表参加了此次培训和研讨会。 

  红外相机技术培训于423至25日举行,期间9位老师进行了17个专题的培训及交流,讲授了从红外相机监测技术规范、历史发展和应用概况,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野生动物调查方法,R语言数据分析基础,模型原理及应用案例,保护区监测经验分享,科技论文写作与投稿技巧,自然保护和野生动物监测相关主题知识与前沿问题等,还组织了相应的实践操作辅导,得到广大学员代表的积极参与。 

  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学术研讨会于26至28日召开,中国兽类多样性监测网工作组副组长、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肖治术研究员主持了开幕式,版纳植物园党委书记李宏伟,中国兽类多样性监测网工作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李明研究员分别致欢迎词,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张希武作“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大会报告;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杨晓君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肖治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权锐昌研究员(张明霞博士代)也分别就鸟类多样性监测网项目进展、中国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研究进展、缅北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做了大会报告。围绕此届研讨会的主题,43位报告人分8个专题开展了从猫科动物、灵长类到鸟类监测与保护的深入交流,同时还就物种间相互作用、动物生态与行为学、人兽冲突与公众科学、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监测、野生动物监测信息化应用等方面开展了46个学术报告。尤其是此届增设的野生动物监测信息化应用专题,来自科研院所和科技公司的报告人向参会代表展示了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前沿科技在图像识别、数据处理中的应用,为开展监测工作提供了新的视野。 

  27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中国MAB)秘书处还举行了MAB/ISZS野生动物监测示范保护区建设试点项目启动仪式。中国MAB秘书处马雪蓉女士主持了启动仪式,委员会主席许智宏院士做了重要讲话并宣布试点项目启动。第一批自愿申请加入该试点项目有广东车八岭、吉林长白山、河南宝天曼、浙江古田山、湖南壶瓶山、贵州赤水桫椤、甘肃安西极旱荒漠等7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为促进红外相机技术在我国野生动物监测研究中的科学化、规范化应用和发展,MAB/ISZS野生动物监测示范保护区建设试点项目启动仪式后,会议代表还就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工作组进行了讨论,建议设立科研监测、科学传播、对外交流、自然保护地联络和技术培训等5个工作小组和秘书处,工作组及小组负责人与全体代表开展了热烈的讨论。 

  研讨会还设置了墙报交流环节,共收到16份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监测成果墙报和12份研究生研究成果墙报。会议组织专家对上述墙报进行了评奖,最后评选出10个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监测成果优秀奖和6个研究生墙报优秀奖,并对获奖个人和单位予以表彰奖励,以促进保护区代表和青年学者更好地投身到野生动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工作。中国鸟类多样性监测网组长杨晓君研究员对会议做总结,并对会议主办、承办和支持单位和会务组表示感谢。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达到了相互交流,分享经验,探求合作,增加相互了解和沟通的目的。 

  本次培训及研讨会由中国兽类多样性监测网和中国鸟类多样性监测网联合发起和组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处和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国际动物学会、中国动物学会动物行为学分会、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所、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等单位承办和支持。 

 

  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席许智宏院士讲话 

 

  版纳植物园党委书记李宏伟致欢迎词 

 

  红外相机技术培训授课老师 

 

  红外相机技术培训学员及授课老师合影 

 

  与会代表合影 

本文作者:刘景欣、肖文宏

责任编辑:yangzhen_151c53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