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西园动态

2017年缅甸热带植物与森林管理培训班顺利结束

发布时间:2017-10-21
来源:东南亚中心

  10月21日,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和缅甸林业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东南亚中心)和莫顿植物园承办的2017年缅甸热带植物鉴定与森林管理培训班落下帷幕。培训了来自缅甸自然与野生动物保护处、缅甸林业研究所、缅甸林业大学、缅甸仰光大学、曼德勒大学和密支那大学等6个单位的21名学员。

  本次培训班的目的:提高缅甸青年科研人员植物鉴定和森里管理能力,普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的意义,奠定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为缅甸的科学事业作出贡献。培训班主要讲授了被子植物基部类群、豆目、无患子目、龙脑香科、茜草科、兰科等东南亚热带地区关键类群野外识别及鉴定特征;物种概念;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墨尔本法规,2012)主要内容及2018年深圳法规的主要变化;中南半岛主要植被类型与植物区系特征以及缅甸北部、云南主要植被类型和植物区系组成;缅甸植物区系研究历史及现状;标本制作及标本馆管理,森林遗传资源保护与管理方法与策略;并对国科大国际留学生招生工作及奖学金申请流程与注意事项进行了介绍;在内比都城区、缅甸林业研究所树木园和药用植物园进行植物野外识别鉴定实践,向学员介绍了如何运用关键识别特征的知识在野外进行植物科属识别。

  

培训班教师

  学员积极提问

  培训期间学员参观了东南亚中心缅甸办公室的四个核心研究组实验室,缅甸林业研究所标本馆。学员充分了解了东南亚中心的研究目标与内容,以及标本馆的馆藏情况。据标本馆负责人Aung Zaw Moe介绍该标本馆收藏标本约50000份,但由于设施落后,标本已有损坏迹象,植物多样性与保护研究组组长谭运洪建议重新建设标本馆,加强基础设施配备,引进扫描与解剖设备,将其馆藏标本数字化,这部分可观的本底数据将为后续缅甸植物志的编写奠定基础。

植物野外识别鉴定实践

东南亚中心办公室参观合影

  培训期间,缅甸林业司司长Dr.Nyi Nyi Kyaw和洪德元院士、版纳植物园和东南亚中心主任陈进研究员、权锐昌研究员等中国科学院代表进行了会谈。双方就中缅近期科技合作进展和当前困难、人才培养、启动缅甸植物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Dr.Nyi Nyi Kyaw对中国科学院和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在缅甸开展的科技合作和人才培养取得的显著成果表示祝贺和感谢,对于东南亚中心拟在内比都建设太阳能发电及储电系统表示欢迎,缅甸林业司愿意提供土地和木材支持东南亚中心新建流动公寓,同时希望中国科学院贡献更多力量,培养更多缅甸科技人才,帮助其实现产出缅甸植物志的国家梦。洪德元院士指出,缅甸生物多样性丰富举世瞩目,植物志编写势在必行,建议先集中力量编写出版缅甸植物名录,再编研缅甸植物志,缅甸植物志的产出需要中缅双方更加紧密的合作。

双方会谈照片

  培训结束时,对受训学员进行能力考核,采集了豆科、番荔枝科、樟科、芸香科等30种植物标本,从中挑出15种让学员鉴定。学员们表现出色,基本已全部掌握所学内容。

植物标本鉴定考核

  闭幕式上学生代表Khin Zaw Win、Rose May Yi、Tin Hnaung Aye发表了总结感言,感谢各位老师的辛苦付出,经过此次培训,增加了热带植物鉴定与森林管理的知识,提高了野外实践能力,希望此类培训班能长期举办。洪德元、Charles Harvey Cannon JR、Kyaw Kyaw Lwin、陈进祝贺大家圆满完成培训,鼓励大家继续努力取得更多成绩,在科研上互相帮助,为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作出贡献;同时感谢各位授课老师的付出,欢迎各位学员来中国科学院攻读学位。最后为所有学员颁发了培训班证书。

  培训班的顺利举办得到了缅甸林业研究所、版纳植物园、美国莫顿植物园协助和大力支持,特此致谢。

  为受训学员颁发证书

   

  学员合影

本文作者:作者:李仁,易晓燕,杨斌;摄影:丁洪波

责任编辑:seabri_151c53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