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西园动态

版纳植物园参加生物多样性研讨会和海峡两岸森林动态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4-08-19
来源:西双版纳生态站

814日至19日,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研讨会”和“第八届海峡两岸森林动态样区研讨会”先后在沈阳召开,我园科研人员杨效东、林露湘、乌俊杰、邓晓保等先后参加了会议,并在其相关专题会议上做了报告。 

814日至16日的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研讨会,有来自于全国25各省市自治区及部分国外的专家共346人参加了会议,其中:6个部委12人,科研院所48217人,高校4491人,学报、出版社、学会、公司等其他机构和非政府组织38人,德国驻中国使馆也派人参加了会议。在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环保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国家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国家海洋局生态环境保护司、国家基金委生命科学部、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的领导分别代表本单位为大会致辞。 

本次会议共有6个大会报告,陈宜瑜院士、康乐院士、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韩兴国研究员、植物所马克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欧阳志云研究员、北京大学吕植教授等,根据多年来的研究结果和典型案例,如“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的起源、演化、以及保护面临的问题”,“全球变化对草原蝗虫的影响”,“生态系统、格局、功能、问题及变化”等,从全球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与服务、生物多样性的评估等几个方面,为大会奉献了非常精彩的报告。会议的14个专题包括:森林生物多样性际动态、湿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全球变化下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土壤生物多样性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微生物分类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宏观格局的环境与历史机制、DNA Barcoding及其应用、动植物种间相互作用研究、生物入侵的影响及对策、转基因技术与生物多样性、植物极小种群保护、生物多样性信息学及e-science、统计分析新方法与生物多样性研究等,共有145个报告,这些报告展示了近年来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各学科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和研究进展,更显示出各学科领域青年人才的飞速成长。 

为了加强大样地以及生物多样性数据的整合,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GBIF)的数据资源、网站功能和数据处理的工具软件,会议利用晚上的时间特举办了“GBIF数据资源与技术”和“GBIF信息化生物野外调查和信息管理技术”两个专题培训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最后,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提供赞助,大会为在读学生设立“自然保护新秀奖”,由专家组从16个壁报中评审出五位获奖者。 

817日至19日的第八届海峡两岸森林动态样区研讨会,先后在沈阳农业大学和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两地召开,从事森林动态监测与研究的海峡两岸百余人参加了会议。除了两岸的科研院所和高校外,加拿大Alberta大学的何芳良教授也参加了会议。大会期间,北京师范大学张大勇教授以“群落组建机制:历史回顾与最新进展”为题,台湾东海大学孙义方教授以 Global warming and elevational range shift subtropical forest”为题,做了精彩的大会报告。会议共设5个专题,两岸共41位专题报告人就森林动态与更新、空间分布与多样性维持机制、样地建设进展、动物监测与动植物关系、生物量与生产力动态等议题做了精彩报告,与会代表就所关注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充分展示了两岸学者以大样地为平台,在森林动态监测与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和进展。 

“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研讨会”原名: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自1994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而“海峡两岸森林动态样区研讨会”从2007年起,每年举办一次。

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研讨会会场

 

第八届海峡两岸森林动态样区研讨会会场

 

本文作者:邓晓保

责任编辑:邓晓保_151c53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