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西敏获全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论文征文一等奖
1月3日,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举办的全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论文征集活动中,版纳植物园科普教育组组长王西敏撰写的《论博物学在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中的意义》获得一等奖,同时文章入选《优秀论文集》。
博物学是一门在人类历史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学科,展示了人类在整个大自然系统中的可持续生存智慧。博物学的本土性、公众性、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性特征意味着它在未成年人道德教育中可以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博物学知识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被严重忽视。以校本教材编写、自然观察为手段的新博物学的兴起,将为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在反思现代文明这一大背景下,以北京大学哲学系刘华杰教授为代表一批知识界人士,号召重新认识和了解博物学,重建百姓自己能够理解并能亲身实践的知识体系,被称为“新博物学”。这一观点被越来越多的公众了解、接受并实践。
博物学强调注重对本土知识的了解、公众参与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开展的面向社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活动中,积极推动中小学生进行博物学层面的探索,鼓励学生进行周边的自然观察,协助学校编撰校本教材、乡土教材,开展了观鸟、了解民族植物、保护乡土树种等活动,获得了较好的社会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