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纳植物园青年参加勐仑保护区管理所巡护工作
12月8日,园团委组织版纳植物园青年职工、研究生、普洱学院学生等32名自然爱好者参加了勐仑保护区西片区的巡护工作。此次特别巡护得到了保护所领导的大力支持,由西片区负责人周荣华带队并抽调了7名精干力量进行指导。
巡护的起点位于基诺乡的巴卡小寨。沿着村寨道路,我们首先进入了该保护区社区。据介绍,勐仑子保护区由西片,王子山片和石灰山片等3个邻近但尚不相连的斑块构成。今天参与巡护的是面积近9万亩的西片区一部分。周荣华片长向大家介绍了保护区社区参与管理模式。村寨中的村民看到巡护队员后,热情地招呼大家。
我们首先参观了55公里处的基诺族巴卡小寨。基诺族是中国第56个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大约2万人,是中国特有的少小民族。其独特文化、语言都是不可多得的瑰宝。从巴卡小寨的建筑,服饰以及日用品看,基诺族汉化较为严重。虽然基诺族文化对森林相当熟知,但居于基诺族文化的自然景观在寨子并不多见。基诺族快速吸收了外来的园艺审美,寨中外来植物一品红、波斯菊、紫茉莉随处可见,这种自然与民族的变化值得关注。
基诺族小姑娘与山狗
告别巴卡小寨,我们通过木桥,穿过茶叶地,开始了今天巡护的旅程。上山的道路浓雾缠绕,蜿蜒进入密林深处。一路经过生态站铁塔、箐沟,最终上山。
在路边,露出一堆堆动物翻动新鲜土壤的痕迹,巡护队员进行拍照、测量、登记取证,并根据脚印形状初步判断哪些是野猪,哪些又是麂子活动留下的。
随着山势抬升,林内变得干燥,以壳斗科和樟科为主。清晨的薄雾中,飞蜥属紧贴树皮上,拟态惟妙惟肖。太阳还藏在雾气里,气温比较低,因而它无法运动,也无法逃脱。肋下有收起的膜质的滑翔翼,颌下有收起的扇形突起。
达到山顶,稍作休息并简单中餐后,沿着一山谷而下。泉水从松软的沙土中渗出,汇集成涓涓细流,再到淙淙溪流,哗哗的山涧流水声越来越大。高大的千果榄仁和绒毛番龙眼突兀林内,我们意识到这是一片典型的沟谷雨林了。溪流两边常见石头翻动的痕迹,巡护队员仔细辨别后,很快识别出哪些是野猪寻找食物,哪些又是社区群众捉螃蟹留下的痕迹。
山中潺潺流淌的小溪
穿越的后半段在沟谷中。阴湿、曲折、起伏不平,大家努力适应这种崎岖艰难的地形。有人落水,有人跌倒,不免弄湿鞋子和裤腿。
辛苦亦有所回报,在沟谷中生长着高大翠绿的一株野靛棵属灌木,这是版纳的新记录种,约两米,即将开花。枝节粗壮而弯曲,靠近溪流的水面处,生出几十厘米的狭长根须。该种在中国植物志等资料中均未有记载收录,因而值得研究。在林荫下,向水而生,也是一种颇有观赏价值的灌木材料了。
茂密的丛林中,在蜿蜒的溪流中迂回前行。夹岸的陡坡上是高擎入云天巨树,绿色的树冠彼此相接,仿佛浓密的云雾,遮挡住所有的阳光,云雾下是光滑略带紫红色的柱状树干,这些都是绒毛番龙眼。在树冠的空缺处,突然透出几束阳光,顿时有进入幻境的感觉。
溪流向外延展,地势逐渐变得平坦而开阔,阳光多了起来,土地也略微干燥。树木逐渐更换,树冠也分散,不再靠接在一起。有巨大的买麻藤缠绕其上,两树间垂下的那部分是一道大秋千,横在众人面前。南国奇异的裸子植物就这样突现眼前,怎么想象它是和松杉柏、苏铁、银杏之类竟然在相同的行列呢?
通天垂幕般的藤本植物波叶青牛胆
开阔的巨树之上,垂下通天的帘幕,细细密密,长达十来米到几十米,貌似根根清晰可数,这是波叶青牛胆藤茎上发出的气生根。这是落叶的巨大藤本,盘绕穿梭在高空的树冠上,在旱季依然落去叶子,貌似难于寻觅踪迹。波叶青牛胆分布在东南亚,国内只有版纳最多。遇见这壮观的根须,不禁叫众人驻足仰视,评说良久……
老茎生花植物短尖马蓝
榄绿红豆
辗转之间,忽然见到地上一颗颗的 “小橘子”。捡起来才发现,是榄绿红豆的果子,放在手里沉甸甸的。这种高大的豆科乔木,豆荚居然异常肥厚,球形,成熟之后是橙红色,一点都不像豆子。它是版纳地区的濒危植物,目前已经非常稀少,值得大力保护。这也是本次考察的意外发现。
向外走,林下的砂仁逐渐多了起来。向导说:看到砂仁,就离寨子不远了。路边突然现出几棵粗壮的灌木,在树干上开出一束束紫红色的花。这是短尖马蓝,奇特的老茎生花植物。和很多竹子类似,短尖马蓝也是一次性开花结实植物,多年生长也不会开花,这两年正是集中开花结实的年份, 结实之后,很快就死亡。
林下美人弯花艳爵床
鸟屎般的蛾子
蛇菇
因溪水冲刷,泥土松动,一株巨大的绞杀榕早已轰然倒地,反而成为我们通过沟谷的天然桥梁。在一个陡坡处,巡护队员们相互提携,顺利通行。
沟谷下游,通过一段近似沼泽的林地,豁然开朗,溪流注入水池,原来是曼勒村的饮用水源地。随着溪流慢慢注入南哈河,两岸森林被大片橡胶林取代。在冬日的阳光下,西双版纳特有糯玉米正在抽穗,金黄色的南瓜花似乎是高奏的唢呐,路边大片 “青葙子”盛开的姹紫嫣红……
路边成片的野花青葙
巡护周荣华说“虽然我们学历么不高,但保护的话,我还是很有心得的,肯定会努力做好”
从上午9点至下午3点,我们顺利完成此次联合巡护工作,锻炼了我园青年的团队协作能力,加强了与保护区管理所青年职工的交流,为下一步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的合作奠定基础。 (摄影:刘光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