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为什么北京建这个植物园是国家大事?植物园的历史功勋了解一下
一时间,有关“植物园”的话题迅速引发人们热议。
植物在维持全球生态环境,支撑人类发展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植物园不仅承担着植物资源保护、科学研究等功能,更是国家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必需。
注重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建国初期,国外对我国实行橡胶贸易封锁。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通过调查得出“云南在纬度23度以南的广大山区,只要海拔在1500米以下,都是无霜多雨地区,可试验种植巴西橡胶树”的结论,并实现了巴西橡胶树在中国的产业化种植。
这为我国获取橡胶这一重要物资发挥了关键作用。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轮胎和橡胶制品出口大国,拥有完整的橡胶产业链,且产品的行业覆盖率高、区域产业集群建设完善,产品综合竞争力强。
中国植物园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进介绍,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猕猴桃资源调查、收集。目前共保存了58个品种资源(含变种和变型),保育了80余个品种资源和万余杂交后代,建设了世界上最大的猕猴桃种质基因库,已成为引领国内外猕猴桃科研与产业化的主导力量。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自1962年引种印度尼西亚檀香以来,在檀香的胚胎发育以及运用生物技术研究优质檀香品种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已将檀香规模化繁育及栽培技术转让到国内外多家企业,极大地推进了国际檀香产业的发展。
一位参观者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了解油菜品种改良情况。摄影/章轲
陈进介绍,中国植物园虽然建设起步较晚,但始终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和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为使命,立足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发展,注重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比如,在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的帮助下,广东省梅州市留隍镇橄榄产业发展迅猛,2020年橄榄种植面积3.8万多亩,年总产量达3.5万吨,年产值约4.5亿元。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目前,我国多个植物园的研究成果正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中发挥作用。
比如,森林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碳库,在气候变暖的情景下,微生物将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并向大气中释放更多的二氧化碳,进而可能加剧气候变化。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发现,亚热带森林的高海拔土壤碳对气候变暖响应更敏感。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中心近期也通过高精度遥感,估算出中国森林地上碳储量。该植物园研究员闫俊华介绍,摸清我国森林碳储量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有助于满足我国森林碳汇的科学管理需求,并对“双碳”目标的实施进行科学评估。
我国已建立植物园近200个
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专家周桔介绍,植物园起源于16世纪中叶的欧洲,早期的植物园集中在栽培、研究和试验药用植物;18世纪时植物园对农作物的引种驯化与传播起了关键作用,甚至影响了一些国家的兴衰。
数百年来,植物园历经了药用植物园、热带植物园、欧洲经典植物园、市政植物园和特殊类型植物园(包括农业植物园、园艺植物园、种质资源收集园等)等发展阶段。
发达国家的植物园在加强研究的基础上,更倾向于生物多样性综合保护和生态环境教育。而发展中国家的植物园研究力量还不够强,在进行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的同时,强化了经济植物的利用,也具备一定的科普能力。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1年10月发表的《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已建立植物园(树木园)近200个,保存植物2.3万余种。
据中国植物园联盟调查统计,我国目前的各种类型植物园(树木园),主要行政隶属管理单位有科技部门(含中国科学院)、教育部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门、林草部门、园林部门、农业部门、医药部门。
中国植物园(树木园)隶属关系 资料来源:《中国植物园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
利用植物园对植物进行迁地保护正成为植物资源保护的主要途径之一。图为厦门植物园。摄影/章轲
此外,我国的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也建有多个植物园;这些植物园覆盖了我国主要气候区,分布于边缘热带地区(32个)、亚热带地区(68个)和温带地区(62个)。就现阶段而言,企业开发管理的植物园呈增长趋势。
陈进介绍,不同隶属关系的植物园其功能和定位不同,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园林园艺及环境教育等方面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在北京设立国家植物园之前,位于秦岭北麓中段陕西省周至县境内的秦岭国家植物园,是全国唯一一家“国”字号植物园。园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5%,园区内发现了罕见植物水晶兰和我国最北端野生蕙兰种群。近年来,该园区累计举办各类科普活动600余场,直接受教育近20万人次,入园研学人数居全国植物园前列。
研究发现,受人类活动等影响,植物物种正以高于自然消亡1000倍的速度灭绝,利用植物园迁地保护已成为重要途径。全球现有2500多个植物园,保育了8万余种植物的活体种质资源。
建设植物园体系标准与技术规范
在国务院上述批复中,明确提出要“突出植物迁地保护及科研功能”。所谓迁地保护,是指在异地模拟所保护物种的生存环境,包括海拔、湿度、光照、土壤等,以达到保护目的。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教授张志翔介绍,一般情况下,当物种的种群数量极低,或物种原有生存环境被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破坏甚至不复存在时,迁地保护就成为保护物种的重要手段,“迁地保护是拯救可能灭绝的生物的最后机会”。
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主任黄宏文介绍,面对目前世界植物资源趋减的严峻形势,利用植物园对植物进行迁地保护正成为植物资源保护的主要途径之一,越来越受到国际保护组织和各国政府的重视。
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专家周桔等专家介绍,由于中国对植物资源的收集保藏和迁地保护起步相对较晚,植物迁地保护方面还存在多个问题,比如,国家层面缺乏整体设计与协调,部分区域的植物迁地保护还未覆盖(如青藏高原仅1个植物园),各种质资源库保护特色还不够鲜明;一些种质库的保存能力有待加强,缺乏种质库建设和管理规范与标准;植物资源迁地保护的数量不够丰富,经济植物的遗传多样性保护相对较弱等。
中国科学院植物园2011—2018年入园参观人数 资料来源:《中国植物园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
中国植物园(树木园)对植物资源发掘利用情况(2012—2014年) 资料来源:《中国植物园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
周桔介绍,2017年对中国野生高等植物5784种的评估表明,灭绝21种,野外灭绝9种,地区灭绝10种;极危614种,濒危1313种,易危1952种,近危2818种;无危24243种;数据缺乏4804种。受威胁比例为15%-20%。
以野生稻和药材为例,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对野生稻连续18年野外调查发现,由于人畜危害、自交衰退、遗传侵蚀、伴生植物竞争等原因,分布于7省份的3种野生稻已由原记载2696个居群锐减到636个,丧失率高达76.4%。此外,中国70%的药材用量来源于栽培,剩余30%用量的物种因过度采集而面临生存威胁。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目前,我国一些地方已出台专门针对植物园的地方性法规,对规范植物园建设、保护和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系统性、全面性不足,也缺乏上位法作为依据。
黄宏文等专家表示,为应对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植物园将扮演更为重要的社会角色,应通过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标准与技术规范等分类评价标准和技术规范,充分发挥优势植物园的引领作用和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