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媒体扫描 > 图文报道

云南日报:哀牢山上的坚守

发布时间:2019-05-08
来源:云南日报

  在景东哀牢山上转悠约两小时后,回到住处我们发现,行李好像接受过SPA(水疗)一般,变得潮乎乎的。

  4月10日下午,我们采访组来到了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东管护局徐家坝监测站,当晚就住在这里。这里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空气中潮湿得能拧得出水来。

  11日一早,我们从徐家坝监测站出发,前往近在咫尺的中国科学院哀牢山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简称“哀牢山生态站”),随专家探访这里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在浓浓绿意的围裹中,我们踩着落叶向丛林深处进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没有我们想象中的温度和热情,而是又湿又冷,不一会儿,一行人中已经有人冷得瑟瑟发抖。

  “这里的海拔约2500米,年均空气湿度可达88%,雨季达100%。年平均气温11.6摄氏度,因夏天过于湿冷,我们林间作业时都要穿很厚的衣服,晚上还要在生态站里烤火取暖。现在这个季节是最舒服的时候。”哀牢山生态站的工程师向我们介绍。

  哀牢山生态站站长范泽鑫研究员似乎感受不到冷意,兴致勃勃地带我们来到林中一片设置了很多透明箱体及相关装置的区域,介绍正在这里进行的土壤增温试验。

  为探索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质分解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2010年,哀牢山生态站自筹经费,引进这套土壤增温和土壤呼吸自动监测系统,在国内首次将主动式增温和土壤呼吸自动监测控制实验用于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中。

  哀牢山生态站位于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北段的景东县境内,始建于1981年,隶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2002年加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2005年成为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CNERN)。

  范泽鑫说,来自国内外的科研人员长期在哀牢山生态站开展科研工作,发表了大量的学术成果,获得了大量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水分、土壤、大气和生物等学科的基础数据,为国家的宏观决策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如今,这里已逐渐成为面向国内国际高度开放的学术交流基地。

  除了监测和研究,试验示范也是哀牢山生态站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他们与自然保护区景东管护局合作,加大了生态科普教育的力度。科普方式更加丰富多样,科普活动遍及景东县30多所中小学,受教师生达5万余人次。尤其是“科普教育走进乡村学校”系列讲座,已成为重要的科普品牌。2018年,哀牢山生态站被中国林学会命名为“全国林业科普基地”。

  范泽鑫是哀牢山生态站培养的硕士,在德国埃郎根-纽伦堡大学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2009年回到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工作。2012年他担任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第一批青年科学家小组“树木年轮与环境演变研究组”的组长,2017年起他成为哀牢山生态站站长。

  范泽鑫至今记得,2003年夏天第一次到哀牢山生态站的情形。“当时是从徐家坝水库坐船进来,站上条件极其简陋,没有手机信号、没有网络,一到晚上大家只能在外面围坐烤火。现在比原来方便多了。”他说。

  如今,哀牢山生态站已在这片又湿又冷的亚热带原始森林中静静守护了整整38年,一批批国内外的科研人员在这方孕育科学思想的宁静沃土上汇聚,为守护绿水青山和人类共同的家园不懈努力。(记者 程三娟)

       原文链接:http://yndaily.yunnan.cn/html/2019-05/08/content_1278910.htm?div=-1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