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塑料对植物及地上-地下食物网的生态效应
微/纳塑料(Micro/nanoplastics,大小< 5 毫米)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已经广泛分布于全球各类生态系统,从沙漠到农场、从山顶到深海、从热带到北极雪地,无处不在。这些微小的塑料颗粒不仅威胁着水生生态系统,也对陆地生态系统构成了新的挑战。微/纳塑料的摄入和生物累积可能对生物体产生复杂的不利影响,且这些影响可能沿着食物网进一步扩散和传播。
相较于海洋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中微/纳塑料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尽管有一些研究关注了微/纳塑料对个别物种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但关于微/纳塑料对多营养级生物互作及生态系统功能,特别是对植物及地上-地下食物网的影响,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为了填补这一关键的知识空白,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动态研究组与King Abdulla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Carlos M. Duarte教授、University of Southern Denmark的Elvis Genbo Xu副教授合作,对微/纳塑料对植物及地上-地下关键生物类群(图1和图2)的生态效应进行了系统总结,并探讨了微/纳塑料沿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关键扩散路径(图3)。
研究表明:微/纳塑料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广泛存在,并对陆地生物群产生了重要影响。微/纳塑料可以在陆地植物及其相关的地上-地下关键生物中积累,通过多种潜在路径在营养级间传播,并可能影响生物多样性格局、生态系统过程和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当前,微/纳塑料的营养级转移及其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长期影响等方面研究仍十分薄弱。因此,未来需要全面评估微/纳塑料的生态效应,并制定有效的策略来减轻其对植物及地上-地下食物网的不利影响。同时,应采取预防性方法来监管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微/纳塑料污染,以保护陆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关研究成果以“Ecological effects of micro/nanoplastics on plant-associated food webs”发表在植物学顶级期刊Trends in Plant Science上。版纳植物园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动态研究组博士研究生Muhammad Ilyas为第一作者,徐国瑞副研究员和杨洁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云南省“兴滇英才”以及版纳植物园“十四五”规划等项目的资助和支持。
图1 微/纳塑料对于地上生物的生态效应
图2 微/纳塑料对于地下生物的生态效应
图3 微/纳塑料在地上-地下食物网中的传输路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