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中国海南岛生物区系的起源

发布时间:2024-12-30
来源:植物多样性与保护研究组

中国海南岛的生物区系起源是一个引人探索的基本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植物多样性与保护研究组朱华研究员在研究中国海南岛植物区系的基础上,系统评述了至今各学科涉及海南岛及其生物区系起源的理论和例证,并提出了海南岛生物区系起源与演化的时间节点。

地质学研究提出海南岛在始新世时连接着越南和广西,后来发生了向东南的移动,并在中新世,约在1500万年前到达了现在位置的观点古地磁学研究提出海南岛在晚白世至新生代早期位于比现今高7个纬度的位置然后向东南位移并发生了14.1±5.5º逆时针旋转。对海南岛的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的研究发现它仅有7个特有属和约10%的特有种,非常低的特有性反映了它不具岛屿植物区系特征,却有明显的大陆植物区系特点。海南岛与周边植物区系的比较研究显示它与越南植物区系具有最大的属的类似性,并具有最高比例的共同特有属,而与临接的广东植物区系具有最低的属类似性和共同特有属,据此朱华曾提出海南岛在远古的历史上连接着越南和广西的生物地理起源观点

该研究主要海南岛生物类群的分子系统发育分子生物地理学研究揭示的生物地理格局例证,发现被研究的类群中,分化时间较早中新世以前)的属和种,海南岛在始新世时连接着越南和广西能较好地解释,例如在植物类群中,海南岛的龙脑香科植物、肉豆蔻科风吹楠属、原认为海南岛的特有属盾叶苣苔属保亭花属等均显示出在系统发育上它们与分布在广西西南部和越南的类群有最近亲缘。在动物类群中,如海南黑冠长臂猿,其姐妹类群分布越南北部和广西西南部的东黑冠长臂猿海南岛的洞穴睑虎属的种类,与越南北部和中国广西西南部的睑虎属的种类在系统发育树上聚为同一支;海南特有种海南拟髭蟾海南琴蛙等都显示它们与广西西南部和越南北部的类群具有最近亲缘关系;其它如洞穴胸蛛属裙弄蝶属、交脉环蝶属韦氏鞭蛛属,这些类群的分化均在中新世以前,它们分布格局的形成海南岛在始新世时连接着越南和广西能较好地给以解释。对分化时间较晚的类群,如物种的种群和遗传分化,可用海南岛中新世,约1500万年前,已与大陆的雷州半岛接近及有了密切的陆地连接合理解释,如海南岛有分布的岭南青冈台湾苏铁(种群分化时间50万年)、白唇竹叶青蛇(种群分化时间130万年)、淡水鱼海南岛宽额鳢(种群分化时间237.6万年等,它们在海南岛的种群和遗传分化,用第四纪海南岛与大陆有多次陆地连接而使它们发生基因交流可以合理解释,但并非演化时间晚的种下水平的遗传分化案例都是如此

海南岛古植物学研究显示在晚始新世时它可能具有一个亚热带-暖温带气候环境亚热带性质的植物区系,而现今的海南岛具有热带气候和热带性质的植物区系热带雨林植被海南岛的植物区系和植被发生了由亚热带到热带的演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海南岛在地史上发生了南移。

海南岛的生物地理起源及海南岛本身的起源有着复杂的地质背景,不同生物类群的演化时间也各有不同,要彻底证实海南岛及其生物区系的起源和演化历程,需各学科综合深入探讨。

该文以中国海南岛生物区系起源的新认识”和“New insight into the origin andevolution of the flora and fauna of Hainan Island,China为题发表在《中国科学地球科学》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本文作者:朱华

责任编辑:张维静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