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版纳植物园发表青藏高原近十年来的古植物进展评述

发布时间:2022-11-02
来源:科技外事处

  近期,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古生态研究组在《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英文版同时发表长篇综述文章,系统总结了近十年来青藏高原古植物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文章指出植物化石在青藏高原形成过程、植物系统演化和高原生物多样性格局演变的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十年来,青藏高原新生代植物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主要包括:(1) 大量新类群被发现。在西藏新生代植物记录中,一共发表了63个新种,其中45个是2010年以后发表的,占全部新种的70%以上。这些新种不少是其所在科、属在亚洲乃至全球最早的化石记录,因此青藏高原是亚洲植物区系的重要源头。(2) 古近纪青藏高原是全球植物区系交流的十字路口,是植物区系交汇的一个港湾。目前的古植物地理学研究表明,该地区植物区系成分的传播和交流,有进入青藏、走出青藏、走出印度和进出非洲4种模式。(3) 植物化石见证了青藏高原差异隆升的历史。古高程重建发现古近纪青藏高原中部存在东西向的亚热带中央谷地。对西藏芒康不同层位植物组合的古高程研究表明,这一地区在始新世-渐新世之交快速抬升了将近1000m,达到现今高程;结合其他古高程重建工作,推断青藏高原东南缘(即横断山地区)在早渐新世就已经达到现代的高程,而此时青藏高原中部仍存在着一个东西向的中央谷地。(4) 植被与地球环境协同演化。青藏高原地区经历了热带、亚热带、温带、高寒区等不同气候类型的演替,植被和植物多样性也随之改变,体现了植被对青藏高原地形地貌演变的响应。(5) 先进方法和新思路逐渐应用于古植物学研究和古环境分析。荧光显微技术、古气候模型等在古植物学研究中得到应用,多学科交叉融合正在成为青藏高原新生代植物学研究的新趋势。尽管青藏高原新生代植物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该地区的化石记录仍旧缺乏,今后需要继续开展古植物学的研究,利用多学科手段深入解析青藏高原植物多样性演变历史与古环境变化过程。 

  虽然近十年来青藏高原新生代植物学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青藏高原范围广袤,现有的化石记录仍不足以揭示这一区域古环境和生命的协同演化全貌,青藏高原古植物学研究仍旧任重道远。未来需要继续开展更加深入的系统古植物研究,特别注重一些关键疑难类群的分类鉴定,并构建高精度的年代学框架,进一步提升青藏高原新生代古植物学研究的水平。 

  综述论文西藏新生代植物近十年来的重要发现、认识及其意义Cenozoic plants from Tibet: An extraordinary decade of discovery, understanding and implications)为题在线发表周浙昆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苏涛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图1. 西藏新生代植物科属种数及时代分布统计图 

 

图2. 近十年来西藏新生代植物的部分重要发现 

 

图3. 青藏高原在古近纪是植物区系交流的十字路口 

图4. 青藏高原地形地貌演变与植物多样性协同演化 

本文作者:周浙昆,苏涛

责任编辑:张维静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