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情绪会减少青少年自报气候变化减缓行为
气候变化是青少年一代在未来将要面临的重大挑战,因此针对青少年开展气候变化教育成为了应对该挑战的重要举措之一。然而,有效的气候变化教育方式仍有待探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指出,情绪会显著影响人们参与气候行动,但以往研究大多探讨情绪与气候行为的相关性,通过控制实验验证情绪对气候行动因果关系的研究尚不多见。
版纳植物园环境教育研究团队王雪琦硕士研究生在导师陈进研究员的指导下,基于行为学模型,通过人工情绪诱导,旨在探究不同情绪如何影响气候变化教育的效果。该研究在厦门、深圳、宁波9所中学面向1730名初一学生开展为期2周的气候变化教育项目,其中有效样本为1549名。通过在每节知识视频课程前让学生观看2分钟的视频片段以诱发不同的情绪(恐惧情绪、希望情绪),同时设置知识组(仅安排课程,无情绪诱发环节)、对照组(无课程、无情绪诱发),并在项目前、后对参与项目的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不同情绪背景下气候变化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研究结果表明,情绪诱导视频能够成功激发学生的目标情绪。在知识组,气候变化科学知识和自报减缓行为显著增加,中介分析表明气候变化关注度和卷入度起到调节作用。与知识组相比,希望处理组的自报气候变化减缓行为没有显著变化,而在恐惧处理组,自报气候变化减缓行为显著低于知识组,主要集中在低碳减排行为的减少。
该研究结果提示,气候变化教育中的情绪导入应该极其谨慎,消极情绪可能会影响气候变化教育效果。相关研究结果以Fear emotion reduces reported mitigation behavior in adolescents subject to climate change education为题发表于气候变化期刊Climatic Change。该研究得到版纳植物园的资助。
图1 研究流程图。
图2 教育活动结束后四个处理组在气候变化关注度、卷入度、自我效能、气候科学知识、减缓行为、行为意愿前后测改变量的多重比较。
图3 实验现场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