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过去三十年内云南省干热稀树草原减少并转变为密集植被类型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型气候,适应于“以火为驱动因子的干热稀树草原-防火型森林”混合植被的生长和相互交替。目前云南省内只有干旱山谷的干热稀树草原得到了关注和认可,而其余干热稀树草原因被误判为森林而无法得到适当保护。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禁火政策,被熄灭的自然林火可能导致木本植物入侵,使得植被类型向森林状态转变,从而造成干热稀树草原植被的丧失。
版纳植物园群落生态与保护研究组博士生R. Sedricke Lapuz与合作者选择了1986、1996、2006和2016为研究年份,利用陆地卫星获取图像,采用无监督和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方式对云南省植被和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分析,评估了过去30年内干热稀树草原的面积变化(面积丧失、破碎化),确认了受到直接人为干预的干热稀树草原的地理区域,同时分析了气候(年平均气温、干旱度)、景观可达性(坡度、与道路距离)和林火等对转变速率的影响。
地图显示,1986年干热稀树草原在云南省植被类型中所占面积最大,为40.30%,同一时间内森林覆盖率为30.78%。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干热稀树草原的覆盖率明显下降,主要由于开阔公园地带干热稀树草原面积的减少,与此同时森林的覆盖率保持稳定。该研究表明,干热稀树草原经历了比森林更多的损失和破碎化改变,并且由于人为干扰和木本植物入侵而直接减少了覆盖度。在气候方面,较湿润的环境导致干热稀树草原以更快的速度转变为密集植被类型,而林火显示出对干热稀树草原转变速度的减缓,并且促进了反向转变。
本研究确定了云南省内剩余的干热稀树草原区域,可于未来规划保护区范围时予以考虑。同时建议开展更具包容性的保护策略,对云南省内森林和干热稀树草原分别使用不同的管理措施。
研究结果以Greater loss and fragmentation of savannas than forests over the last three decades in Yunnan Province, China为题,发表在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上。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等项目的资助,在此一并致谢。
图1. 中国云南省内的干热稀树草原植被
图2. 1986-2016年中国云南省土地覆概率转换图
图3. 土地覆盖类型分类和变化的分析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