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亚洲热带地区从人象冲突过渡到人象共存?
亚洲象对半干扰栖息地的喜爱和与人类在空间上存在高度重叠,导致了人象冲突发生在人象共用土地的概率更高。因此,从人象冲突地区转移亚洲象的做法,很大可能性收效甚微,缓解人象冲突的措施不应该基于从人象冲突区域转移大象,而是应该结合生态学和人类社会两个方面,采取全面整体的方法来应对。
亚洲热带地区从人象冲突过渡到人象共存,需要做到以下四点:(1) 提升与亚洲象共存的意愿;(2) 明确缓解人象冲突的责任;(3) 了解不同社区和群体受到的人象冲突影响; (4) 制定着眼于长期和面向未来的战略等。
首先,亚洲象在人类世的生存主要取决于生态环境承载力和人类对人象冲突的容忍度。要提高容忍度,我们既要弥补冲突造成的损失,也需要增加与亚洲象共存的好处。其次,当地社区参与到缓解人象冲突中非常重要。应适当调整激励措施以避免不当激励;此外,应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分配责任,包括那些没有遭受人象冲突损失的利益相关者(如城市居民)。再次,由于受人象冲突影响的社区具有差异性,缓解人象冲突需要了解当地的情况。例如在马来西亚半岛,受影响的群体可分为三大类:(a)原住民社区、(b) 小农社区、 (c) 大型商业种植园公司。原住民社区通常居住在大象栖息地的小型定居点中,尽管他们种植的农作物很少,但他们的生计和人身安全很容易受到人象冲突的影响。小农社区对人象冲突的暴露和脆弱性往往非常多样化,使他们难以参与和协调。相比之下,商业种植园在自上而下的决策系统下管理马来西亚半岛的大量庄园,并拥有大量资源来实施技术解决方案。对于商业种植园主,人象冲突主要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越来越成为公众声誉和可持续性认证合规性的问题。除了他们对人象冲突的暴露和脆弱性的差异之外,这些利益相关者群体之间的容忍度似乎也不同。最后,在设计和实施长期的人象共存策略时,我们不仅需要考虑社会生态系统的复杂性(Terada 2021),还需要考虑社会变化,包括城市化、农业经济所占份额的减小等带来的影响。这些变化将改变人们面对人象冲突的处境,改变人们的容忍度、责任感等,继而对人象冲突缓策略的选择产生巨大影响。
相关研究结果以“There will be conflict-agricultural landscapes are prime, rather than marginal, habitats for Asian elephants“为题,作为专题文章登上了Animal Conservation的封面,并以” Towards tolerable human–elephant coexistence in tropical Asia“为题,邀请作者在同一期对三个专家组的评论作出回应。大型兽类多样性与保护研究组的Ahimsa Campos-Arceiz教授担任本文通讯作者。该研究获得了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项目的支持。
登上Animal Conservation的封面
马来西亚半岛人象冲突记述地点与栖息地适宜性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