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自然保护区体系保护空缺与过度保护问题共存

发布时间:2020-10-10
来源:科技外事处

  全球生物多样性减少趋势仍未得到根本扭转,对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构成严重威胁。人类活动导致的物种生境丧失和破碎化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建立保护区,尤其是就地保护是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由于历史原因当前保护区普遍存在划定不科学没有明确保护边界未进行明确功能分区等问题导致保护效率低下,表现为保护区范围与实际生物多样性热点分布存在保护空缺。自然保护区的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是“十四五”期间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方向之一。 

  版纳植物园景观生态学研究2019硕士研究生黄钟德在白杨副研究员指导下,以西双版纳热带地区代表性39珍稀濒危植物研究对象,采用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模型(InVEST)和最大熵模型(MaxEnt对西双版纳热带地区生物多样性现状及热点进行了评估并结合现有自然保护区分布进行了保护空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西双版纳热带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适宜分布区总面积为5300.58 km2,占全州国土总面积的27%其中珍稀濒危植物高度适宜区面积为594.44 km2,主要位于勐腊县。西双版纳现有各自然保护区覆盖55.7%的珍稀濒危植物热点分布区存在明显保护空缺。与此同时保护区内部分布有农田橡胶林和茶园等人工干扰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别为306.44 km2199.91 km252.39 km2占保护区面积的比例为8.08%5.27%1.38%说明人类活动对这些区域生物多样性生境存在重要影响及过度保护问题存在 

  鉴于此,研究建议:(1)加强对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的调查与监测,为保护区科学评估提供科学依据;(2)定期开展保护区保护成效的动态评估,为保护区的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提供决策依据;(3)研制自然保护区保护与修复实施方案与政策路径,提高自然保护区自然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提升自然保护区生境维持功能及其他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研究以Mapping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priorities for protected areas: A case study in Xishuangbanna Tropical Area, China为题发表国际期刊Biological Conservation 

MaxEnt-InVEST耦合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甄选评估框架

本文作者:黄钟德

责任编辑:zhangwj_151c53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