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态组参与撰写东南亚热带雨林起源与演变的综述论文
东南亚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气候条件,拥有极高的现代植物多样性,但是目前对该地区植物多样性成因的认识还知之甚少。近期,版纳植物园古生态组苏涛研究员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麦考瑞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等国际同行共同撰写了相关的综述文章,探讨东南亚地区马来群岛植物多样性起源与演变的历史及其成因,并提出了今后值得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
该文章回顾了已有的古植物学研究基础及该地区的地质背景,讨论了该地区植物区系与周边地区,包括华南、中南半岛、青藏高原、印度以及澳大利亚植物区系的联系,提出马来群岛的植物区系成份主要来源于印度板块,而山地的成份主要来源于澳洲板块。以龙脑香科、壳斗科、桃金娘科等的化石记录和现代分布为例,推测了这些植物类群在马来群岛的传播路径。此外,还以婆罗洲最高峰京那巴鲁山(Mount Kinabalu)为例,探讨了类群分化、扩散及环境因素对塑造该地区不同海拔植物组合的作用。
本文也指出,马来群岛的植物区系来源复杂,不同地区的植物类群在此交汇并分化。化石是植物演化的直接证据,但是东南亚地区的古植物学研究相比世界很多其他地区而言起步晚,研究程度低,因此亟待在东南亚地区进一步开展植物大化石和孢粉学研究,为探讨植物类群的演变过程及古环境背景提供更多的地质学证据。同时,需要进一步结合分子生物学证据,从而深入认识东南亚热带雨林物种的生物地理模式、分化机制及性状演化过程。
该综述文章以“Origins and Assembly of Malesian Rainforests”为题,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Evolution, and Systema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