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自然俱乐部能促进青少年保护行为:来自中国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案例

发布时间:2019-05-08
来源:科技外事处

  亲近自然是人类的本性。然而随着社会变迁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入,现代人们普遍面临着自然体验的缺失。在中国,青少年与自然的联结的减少不仅出现在受到空气污染的大都市,也同样出现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以增加自然体验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已成为青少年环境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先前研究表明,青少年自然体验的多少可以通过影响其亲生物性进而影响青少年的保护意愿(Zhang et al. 2014.Biological Conservation,177:109-116)。然而行为的改变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学过程,能否通过自然体验项目来改变人们的保护行为,缺乏实证研究。版纳植物园环境教育研究生张卫哲、赵金丽在导师陈进研究员指导下,通过为学生提供为期8个月的自然观察活动,学生的动物保护行为得到显著提高,该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80/00958964.2019.1604480 

  版纳植物园动植物关系组的环境教育研究人员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10所中学成立自然俱乐部,并投放了共33个自然观察工具包(1A)。每一套工具包里面包含一个照相机、放大镜、一副望远镜、一套昆虫标本制作工具、鸟类和昆虫图鉴,以及植物种子,提供给340位报名的青少年用于动植物摄影、观鸟、制作标本以及观察记录植物种子萌发生长过程。通过使用前后问卷测量调查、后期访谈和观察记录收集整理的研究方法,探讨该自然观察俱乐部活动对学生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然观察俱乐部活动可以增加参与者的劝说他人不要打鸟的知觉行为控制、不食用野生昆虫的个人范式以及保护鸟类和野生昆虫的行为意向。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参与自然观察俱乐部可以通过增强青少年的知觉行为控制而间接地影响他们的动物保护行为(劝说他人不要打鸟、降低使用野生昆虫的频率)。研究还表明,学生过去是否发生过此类保护行为对自报的保护行为有很强的指示作用。已有研究表明,知觉行为控制对人的行为具有较强的指示作用,然而,短期的环境教育项目很难有效影响人的知觉行为控制。本研究以较长时间(8个月)、自组织的方式,可以显著影响学生的知觉行为控制,进而影响保护行为,这为有效的环境教育实践提供了一个新的案例。 

  研究人员建议,学校应该考虑让更多的青少年参加长期自然俱乐部这一类的项目,并注重户外体验与科学教师指导下科学课程的结合;相关机构(非政府组织、植物园等)可以提供场所和相关的支持,来推广长期的自然观察活动。 

    

  图1 自然观察工具包和四种类型的自然观察活动。(A)自然观察工具包;(B)种子萌发;(C)(E)动物摄影;(D)制备昆虫标本;(F)观鸟。 

    

图2 路径分析模型显示:参与自然俱乐部活动对食用野生昆虫态度、个人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以及食用野生昆虫频率的影响。 

本文作者:张卫哲、赵金丽、陈进

责任编辑:玉最东_151c53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