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森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共同影响植食性昆虫被捕食的强度
天敌假说认为,随着植物多样性的增加,食肉动物对植食性昆虫的下行控制会变得更有效率。但是,对这一假说的支持大多来自对温带森林和农业生态系统的研究,对热带森林这一方面的研究还不充分。“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15年高级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野外培训班”独立课题期间(2015年10月12日至11月23日),2名学员(Bruno Leles和肖雪)在老师指导下在中国西南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仑镇的片段化森林中采用放置用人工毛虫并定期观测其被捕食痕迹的方法对热带森林林下影响植食性昆虫遭受的捕食强度因素进行了研究。
研究人员在三种主要森林类型中选取了16个不同面积的森林片段,在每个片段中按照距离森林边缘的远近共设置了3个4*5m的样方, 在每个样方中高度在0.5-1.5m内的完整叶片正面,放置20个人工毛虫,虫与虫之间相隔1米。4天后,回收毛虫,测量捕食率并分辨捕食者。结果表明:1)研究地点捕食者主要是蚂蚁;2)乔木树种和草本物种越丰富,毛虫的被捕食率就越高;另外,3)被捕食率与树苗密度、草本植物密度以及草本植物物种构成关系紧密:树苗密度越低、草本植物密度越高,捕食率就越高;4)毛虫被捕食率与森林片断大小、距林缘的距离、林冠的盖度没有显著关系。该研究支持植物丰富度、密度和物种构成在对植食性昆虫的下行控制方面的作用,但是缺乏足够信息进一步探究捕食者群体,需要后续研究检验植物多样性和栖息地结构影响捕食密度的确切机制。
该研究以 Does plant diversity increase top–down control of herbivorous insects in tropical forest? 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生态类期刊OIKOS。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9年启动的年度国际培训项目“高级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野外培训班”迄今已经举办了8届,已建立起一套模块化培训课程计划,包括:模块1:热带亚洲森林生态学和保护, 模块2:实验设计和数据统计(R),模块3:保护生态学实践,模块4:独立课题研究。独立课题期间在授课教师的指导下,各组学员全程参与科学研究从课题设计到论文撰写的全过程。独立课题时间虽短,学员却得到了全面的训练,并且已产出9篇期刊论文,移步http://www.pfs-tropasia.org/publications/ 可见详情。
人工毛虫被捕食痕迹
Bruno Leles(左)和肖雪(右)在野外
Bruno Leles(左)和肖雪(右)获得最佳课题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