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中等大小的种子具有最高的扩散适合度

发布时间:2016-12-05
来源:科技外事处

  种子大小会影响啮齿动物对种子的取食及扩散,而动物对种子的选择则可能会影响种子大小的进化。传统的观点认为对于依赖啮齿动物传播的种子,大种子具有更高的扩散适合度。然而,这一观点主要是居于扩散前期阶段啮齿动物对种子大小的选择而得出的结论,因为大种子更可能被搬运及分散贮藏。居于扩散后期阶段的研究则认为小种子具有更高的扩散适合度,因为种子被贮藏后大种子更可能被挖掘及取食,小种子更可能存活而建成幼苗。在扩散阶段啮齿动物对种子大小的选择如何影响种子的扩散适合度一直存在较大分歧。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动物行为与环境变化研究组曹林等科研人员,在西双版纳地区(21°55′N, 101°16′E)研究了啮齿动物对雨林中的优势植物假海桐(Pittosporopsis kerrii)种子大小的选择,经过5年的研究,共追踪了8460粒种子的命运,发现在扩散不同阶段啮齿动物对种子大小的选择不同,甚至相反。研究发现,在扩散前期大种子更可能被搬运,因此在扩散前期阶段大种子具有较高的扩散适合度;然而,当种子被贮藏后大种子更容易被挖掘及取食,因此在扩散后期阶段小种子具有较高的扩散适合度。结合前期阶段和后期阶段的结果,发现中等大小的种子具有最高的扩散适合度。在扩散阶段,种子的存活曲线与种子大小的频率分布相似,因此在扩散阶段啮齿动物对种子大小的选择可能影响了假海桐种子大小的进化。  

  该研究以 Differential foraging preferences on seed size by rodents result in higher dispersal success of medium-sized seeds 为题发表于Ecology。该研究得到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3001631301891)、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项目,2007CB109102)和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开放实验室的资助。 

实验用的假海桐种子

红刺鼠

  种子大小与搬运、分散贮藏和幼苗建成的关系 

本文作者:曹林

责任编辑:张维静_151c53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