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类黄杞属果实化石的发现及生物地理学意义

发布时间:2015-10-27
来源:科技外事处

  类黄杞属(Palaeocarya果实化石隶属于胡桃科、黄杞族,由于果实化石内部结果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保存不完整,不能确定果实的内部结构。因为化石内部结构的不确定因素将这类化石定为类黄杞属(Palaeocarya一般被认为是现生种EngelhardiaAlfaroaAlfaropsisOreomunnea果实的化石种。 

  版纳植物园古生态组博士研究生孟宏虎在导师周浙昆研究员的指导下,对文山化石植物群发现的类黄杞属果实化石进行整理,该类化石特征明显,与现生种果实外部结构很相似,外侧具由苞片发育而成的果翅;果翅3裂,基部与果实愈合,中裂片显著较两侧的裂片为长(1)。研究中与先前发表的类黄杞属化石比较发现,文山发现的类黄杞属化石有明显的毛被,同时清晰的可以看到果实有2室(2),研究人员根据清晰的毛被将其定名为刚毛类黄杞(Palaeocarya hispida H. H. Meng & Z. K. Zhou sp. nov)。该类化石记录从始新世到上新世的欧洲、美洲和亚洲地层均有发现,而现生种分布仅局限与热带亚洲和美洲,呈泛太平洋热带间断分部模式(3),根据化石记录和现代分部类群的格局,研究人员认为在古新世扩散于北极热带植物区,在古新世-始新世极热期(Paleocene-Eocene Thermal Maximum, PETM)后的气候变冷的情况下,通过往南迁移形成了今天的泛热带洲际间断模式。然而,在整理全球分布的化石记录时,研究人员发现在北美的西部高纬度地区发现有中新世的化石记录,所以研究人员认为PETM后渐新世气候变冷对该类植物影响不大,应该是中新世以后气候变冷的驱动下开始南迁。该科的一些植物谱系地理学研究,比如化香(Platycarya strobilacea和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的研究认为第四纪气候波动对其地理分布格局有着显著的影响。所以研究人员推测,中新世后类黄杞属在气候变冷的影响下南迁,其中第四纪冰期气候波动的影响对该类群影响可能较大,从而形成了今天的地理分布格局。 

      该研究成果以Late Miocene Palaeocarya (Engelhardieae: Juglandaceae) from Southwest China and its biogeographic implications为题发表于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1:文山发现的刚毛类黄杞(Palaeocarya hispida )化石

2:刚毛类黄杞(Palaeocarya hispida )化石的特征

本文作者:孟宏虎

责任编辑:张维静_151c53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