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逃离触发距离作为衡量狩猎压力的行为指标:中国西双版纳白喉红臀鹎(Pycnonotus aurigaster)的个案研究
传统评估对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常常忽略狩猎强度,惯用的主观范畴(例如,高,中,低三等)不仅让读者困惑而且不利于与他学科的交叉。尽管相比狩猎强度较高的栖息地,生活在缺乏狩猎行为的地区的动物往往表现得更为温顺,然而却很少有研究直接表明这种效应。
版纳植物园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的硕士毕业生Rachakonda Sreekar等在西双版纳测定了白喉红臀鹎(东南亚常见食果性鸟类)在不同狩猎压力梯度中的逃离触发距离(FID,即动物逃跑时和人类之间的距离)。排除混杂效应,他们发现逃离触发距离与狩猎强度成正比关系,狩猎强度的大小是由和猎人相遇的次数中定量得出的。鉴于逃离触发距离对狩猎强度的响应比对其他动物区系破坏指标的响应更为明确,他们建议在提高保护策略的进程中,可将逃离触发距离用于衡量狩猎强度的行为指标。
该研究成果以Flight initiation distance as behavioral indicator of hunting pressure: a case study of the Sooty-headed Bulbul (Pycnonotus aurigaster) in Xishuangbanna, SW China为题,发表在Tropical Conservation Science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