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后期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演化历史——来自水杉化石的证据
地质历史时期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是理解当今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与全球温度之间关系的重要线索。
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古生态组硕士研究生王雨晴在导师周浙昆研究员的指导下与日本千叶大学等单位合作,利用新生代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7个化石点的水杉叶片化石,根据已经建立的气孔指数与大气二氧化碳的相关关系,重建新生代不同时期的古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结果表明,自中新世以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在中新世中期和中新世晚期时期稳定在330-350 ppmv。在晚上新世至更新世期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至了工业革命之前的水平,约为278–284 ppmv。该研究结果与其他代理指标得到的新生代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具有可比性,同时为探讨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和全球温度变化的相关性提供了线索,表明高浓度的大气二氧化碳可能是造成始新世中期高温的原因,但是却并不是造成古新世-始新世极热期的原因,并且中新世中期至更新世时全球温度急剧降低也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同时发生。
该研究成果以Evolutionary History of Atmospheric CO2during the Late Cenozoic from Fossilized Metasequoia Needles为题发表在Plos One杂志上。
新生代后期古CO2浓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