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自然体验如何影响中国孩子的亲生物性、惧生物性以及动物保护态度

发布时间:2014-07-17
来源:动植物关系组

城市化在带给我们舒适便利生活的同时,也逐渐疏远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与大自然这种越来越疏远的现象被称为“自然缺失症”。著名作家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揭示了儿童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令人惊讶的脱节。这种自然体验的消逝如何影响孩子对生物的态度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版纳植物园环境教育研究生张卫哲在陈进研究员、Eben Goodale副研究员的指导下,研究中国城市化进程如何影响儿童的自然体验,自然体验如何影响儿童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愿意,研究结果以How contact with nature affects children’s biophilia, biophobia and conservation attitude in China题在线发布在Biological Conservation 期刊上。 

在读博士张卫哲选择中国不同城市和农村15所小学四年级学生共1119个学生为对象,通过调查问卷与动物标本展示的方式,测量了孩子的自然体验程度、亲生物性和惧生物性以及对动物保护态度。经模型分析表明,城市学校的孩子普遍比农村学校的孩子的自然体验要少。孩子们的自然体验能显著地增加对自然中常见野生动物的喜爱(亲生物性),并且减弱了对动物的害怕程度(惧生物性)。反过来,亲生物性显著地影响孩子们对动物的保护意愿。虽然分析结果没有表明自然体验能直接影响孩子们动物保护的态度和意愿,但是通过培养孩子们的亲生物性可以间接地增强他们的生物保护意识。 

研究结果验证了Miller提出的自然体验的消逝某种程度上对生物保护是一种不利因素。就孩子成长而言,孩子对动物的情感态度对自然中的元素认知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植物园、动物园等科普教育机构应该鼓励培养孩子增加自然体验,培养孩子对生物的亲近与喜爱,进而提高他们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愿。 

12种用在研究中的动物

本文作者:陈进、张卫哲

责任编辑:刘光裕_151c53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