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多花膏桐和皱叶膏桐两个新品种通过注册登记

发布时间:2011-12-23
来源:热带植物资源开放实验室
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能源植物分子育种研究组杨成源副研究员等培育的多花膏桐和皱叶膏桐两个新品种,于2011年12月15日通过了云南省园艺植物新品种注册登记。

多花膏桐和皱叶膏桐均隶属于麻风树属,利用在云南境内元江(红河)流域产生的自然突变体,历经7年的时间定向培育而成。与当地老品种(膏桐)相比,其特异性表现如下:

1、多花膏桐:花果枝多,开花数目多,雌/雄花比例比较高,可多次开花,种子产量比较高。
2、皱叶膏桐:叶片发黑、发皱,枝条柔软,雌花花冠瘦长,花瓣直立,雌/雄花比例比较高,开花期集中分为两季,种子产量较高。

通过云南和贵州境内5个试点的造林试验,以及4个有性世代、3个无性世代的观察表明:小桐子适宜地区为北热带和南亚热带、海拔400-1200m的地带,年均温18-21℃,≥10℃年积温6500-8500℃,年降水量800-1000mm,持续天数307-361天,常年基本无霜。土壤为红壤、赤红壤(砖红壤性红壤)。坡向以南坡和西南坡为宜。

1、多花膏桐:在西双版纳植物园小规模(3×100m2))试验中,五年生平均种子亩产352.9 kg;一年生亩产66.5 kg;二年生亩产115.5 kg。在贵州3个试点的试验中,一年生亩产38.5 kg;二年生亩产71.5 kg。

2、皱叶膏桐:皱叶膏桐在西双版纳植物园内,一年生种子产量39.4千克/亩,2年生84.5千克/亩。在贵州4个试点尚处于试花试果期。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与文献比较,当地老品种的最好产量仅40~50千克/亩;而这两个新品种的二年生的种子产量达80~120千克/亩,是老品种的2倍以上;若以5年生的比较,新品种的产量是老品种的6~7倍。由此可见,这两个新品种具有较高的开发运用潜力。
 
多花膏桐开花结果状
 皱叶膏桐的特异性

1、皱叶膏桐的花冠特征,1a 皱叶膏桐花冠,1b 老品种花冠;2、皱叶膏桐幼苗特征,2a 皱叶膏桐幼苗,2b 老品种幼苗

皱叶膏桐开花结果状
 多花膏桐注册登记证书
 皱叶膏桐注册登记证书
本文作者:杨成源

责任编辑:吴毅_151c53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