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重要方向性项目“能源植物资源筛选评价与小桐子规模化种植关键技术研究”通过验收
近日,中科院生物局组织专家在我园对陈进研究员主持的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能源植物资源筛选评价与小桐子规模化种植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进行了验收,专家组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
经项目组全体人员的协作努力,获得以下主要研究成果:一、在西双版纳植物园、华南植物园、武汉植物园建成了3个能源植物专类园,保育我国温带、亚热带、热带能源植物600多种(品种或种源),面积达128亩,建成了国内最大、保育种类最多的能源植物专类园;已初步完成539份能源植物生物学性状观察研究及成分组成分析。二、该项目收集了国内外小桐子优良种源250余份,选育出种子产量和含油率较高的优良种源2个;利用系统诱变技术研究,获得了10000余份的诱变材料;开展分子辅助育种,初步建立了SRAP-PCR优化体系,确定高产或抗逆性强优良株系11个;在西双版纳植物园建成了约60亩的小桐子种质资源圃和诱变材料圃。三、已在云南思茅、西双版纳和广东等地区建立了栽培试验点6个,面积100多亩,初步掌握了小桐子丰产栽培的一些关键技术;通过种子繁殖、扦插繁殖等技术建立了小桐子的快繁技术体系,3年生种子产量达150 kg/亩;发现了通过激素处理后,小桐子的总花数及雌雄花比显著提高,单株试验的种子产量提高至3.3倍。四、分离克隆并注册与油脂代谢和抗冷相关的重要功能基因12个,申请专利17项,其中PCT专利2项,发表文章60余篇,其中SCI源期刊发表23篇,出版专著1部。五、通过项目的实施,形成了一支能源植物研发的优势团队,培养硕士研究生20名和博士研究生6名。
该项目组集成了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昆明植物所、华南植物园、武汉植物园的优势力量。其总体目标是初步查清我国油脂类、烃类和碳水化合物类能源植物本底,为我国未来生物质能源利用储备战略资源;构建我国中部、东南和西南不同地理区域能源植物资源研究平台,建成国内最大的能源植物专类园,保存能源植物500种;同时开展小桐子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突破产业发展上的单位面积产量低、出油率不稳定、分布区域不够广、油脂转化成生物柴油后燃点高、低温凝固和比石油产品经济效益低等一些技术瓶颈,为小桐子作为生物柴油的产业化提供优良地域种质资源与技术保障。徐增富研究员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