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普教育 > 科普视频

会“流泪”的树|傣族植物故事44

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又名三叶橡胶树、巴西橡胶树,原产南美洲热带雨林,现广泛种植于世界热带地区,尤其以东南亚为主。我国主要种植于海南和云南,在西双版纳是非常重要的经济作物。橡胶树高可达30米,茎干被利器划过后会流出白色的乳汁,这便是天然橡胶的主要来源。天然橡胶与石油、钢铁、煤炭并称“四大工业原料”,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至国防建设,都有天然橡胶的身影。

2024-11-07

查看详情

傣族人的天然洗衣粉|傣族植物故事43

毛瓣无患子(Sapindus rarak)是生长于热带地区的一种无患子科植物,果实富含皂素,西双版纳当地少数民族很早就开始利用它的果实洗头发和衣物。果实经过水浸泡后,水中就会产生泡沫,可作清洁用,是取自大自然的、对环境无污染的天然清洁剂。

2024-10-31

查看详情

傣族“爆竹花”火烧花|傣族植物故事42

火烧花(Mayodendron igneum)是紫葳科小乔木,树高10米左右,花朵橙黄色,长筒状,成簇着生在枝条上,每年2-4月盛开时满树橙红耀眼,极为壮观。作为西双版纳的本土优势树种,火烧花目前在城乡绿化中已大量种植。火烧花的花朵凋落后,常被当地人捡回家食用。食用前一般需将雄蕊去除,然后经过开水烫熟,拧开水分后与佐料炒食。另外,火烧花的树皮、根皮可入药,是傣族、哈尼族民间常用药材。

2024-10-21

查看详情

傣族喜爱的“人间佛花”|傣族植物故事41

黄姜花(Hedychium flavum)为姜科姜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花朵金黄,清香扑鼻。在西双版纳,傣族女性喜欢将它的花作为头饰佩戴,傣族情歌中往往将美丽的姑娘比作黄姜花。此外,黄姜花也是傣族佛事活动中最常用的花卉,如浴佛、赕佛等。作为佛教传统文化植物“五树六花”之一,黄姜花在傣族佛寺、庭院中普遍种植。

2024-10-09

查看详情

傣家人夏天的标配“麻夯”|傣族植物故事40

酸角(Tamarindus indica),又名酸豆、罗望子等。原产非洲马达加斯加热带稀树草原,耐干旱、喜光照,适宜干热河谷种植,在云南、海南和两广等地的房前屋后甚为常见。大部分酸角的口味都非常酸,经过长期栽培,选出比较甜的品种通常称为“甜角”,适合直接生食。 酸角的酸味成分主要是酒石酸,不像醋酸那么刺激,常被南亚和东南亚人作为酸味调料。酸角的果肉富含多用营养成分,除了生食外,还常常用来制作各种风味小吃,如“云南十八怪”的酸角糕。

2024-09-25

查看详情

木瓜榕:傣族“大象耳朵叶”|傣族植物故事39

大果榕(Ficus auriculata),又名木瓜榕,是桑科榕属的一种小乔木,原产我国华南及西南地区,它的叶片阔心形,十分宽大。果实大,像个小苹果,一串串的直接长在树干基部或老茎短枝上,是典型的老茎结果植物。大果榕叶子宽大,当地人形象的称为“大象耳朵叶”,傣族等常将其当作包装纸,用来包裹食材。嫩叶富含硒元素,总酚和黄酮类物质含量较高,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是当地人喜爱的野菜。果实个头较大,果肉多、果胶丰富,是美味的雨林野果。

2024-09-22

查看详情

“傣族烟草”老鸦烟筒花|傣族植物故事38

老鸦烟筒花(Millingtonia hortensis)为紫葳科常绿大乔木,在傣族古老佛寺中是常栽培的植物之一。傣语名发音为“ga sa long(戛萨珑)”,意为“易于发散,消除病痛”,傣医认为该树可入药解除人的痛苦。其花朵洁白,形似茉莉,寓意着“纯真、美好、浪漫”,在泰国民间被青年男女视为定情之花。在西双版纳的一些传统傣族村寨中,老人们还保留着用老鸦烟筒花的花和叶制作成“土烟”来吸的习俗。

2024-09-14

查看详情

田基麻,苦味堪比“黄鳝苦胆”的野菜|傣族植物故事37

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喜欢吃烧烤,也格外钟爱各类苦味食材,如苦笋、苦果(水茄)、苦藤(南山藤)、苦凉菜(龙葵)、刺五加(刚毛白簕)都是苦味野菜,田基麻(Hydrolea zeylanica)也是其中一种,其味道被傣族人形容为“黄鳝苦胆”,可见其苦味更甚一筹。田基麻广泛分布于亚洲热带,是一种喜水湿环境的水生植物,常生于田野润湿处、溪流池沼边,目前已在西双版纳傣族村寨半野化种植。

2024-08-27

查看详情

2024雨林博物成长营第2期精彩回顾

这个夏天,来版纳植物园体验一次美妙的雨林博物成长营,这是独属于我们陪伴孩子们一起成长的夏令营!(2024雨林博物成长营第2期:7.30-8.4)

2024-08-05

查看详情

2024雨林博物成长营第1期精彩回顾

这个夏天,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体验一次美妙的雨林博物成长营,这是独属于我们与孩子们一起陪伴成长的夏令营!视频内容:2024雨林博物成长营第1期(2024.7.25-7.30)

2024-08-03

查看详情

傣族点佛灯的燃料来源——铁力木|傣族植物故事36

铁力木(Mesua ferrea),现为红厚壳科(原藤黄科)常绿乔木。傣语名“埋波拉”,意为龙攀附之树,是传统佛寺庭院中必须栽种的重要植物。花朵洁白,雄蕊群金黄,状如山茶。其木材细密、坚硬耐磨、不易开裂,常用于雕琢佛像和制作高档用具。种子含油量高,寺院里的僧侣们用榨出的油点佛灯,这种油在燃烧时没有异味,且不冒黑烟,很适合在供奉佛像的厅堂内使用。

2024-07-31

查看详情

傣族人爱吃的“水蕨菜”|傣族植物故事35

水蕨菜(Diplazium esculentum),又名菜蕨、食用双盖蕨,为蹄盖蕨科一种多年生草本。其嫩叶是西双版纳傣族人民非常喜爱的一种野菜,因分布广、产量大和食用期长,在当地菜市场上几乎全年可见。嫩叶既可生食,又可熟食(建议熟食较好),傣族人常将其与西红柿一起炒食,口味鲜美。

2024-07-27

查看详情

傣族女孩的“口红树”|傣族植物故事34

红木(Bixa orellana)是原产美洲热带地区的天然染料植物,其种子外皮可用作红色染料,用于给食品、药品或布料上色,呈现出胭脂红色,因此又得名“胭脂木”。红木传入我国的年代较早,已在西双版纳的佛教寺院和村寨庭院中时有种植,傣族民间用于食品、化妆品染色。(注,本种红木与木材“红木”完全不同,后者是用于制作家具的热带红色木材的统称,包括豆科、柿树科33种植物)

2024-07-19

查看详情

傣锦的传统红色染料|傣族植物故事33

苏木(Biancaea sappan),是原产印度、斯里兰卡至东南亚的一种豆科植物,它的木材可用作红色染料,在化学染料出现之前,它一直是印度运往欧洲和东方各国的主要贸易商品,具有悠久的使用历史。在西双版纳,傣族民间用苏木作丝绸染料制作傣锦,佛寺用它来染布制作袈裟。许多傣族村寨中也会将其种植,作为景观植物应用。

2024-07-12

查看详情

闻着臭吃着香的“臭菜”|傣族植物故事32

臭菜的正式植物名叫羽叶金合欢,为豆科儿茶属一种大型木质藤本植物,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十分常见。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常食用它的嫩尖和嫩叶,这种嫩叶在新鲜时揉搓会有一股臭鸡蛋的气味,因此得名臭菜。经过切碎,与鸡蛋翻炒后可作为鸡蛋臭菜饼,是当地一道非常有特色的美食。也可与其它野菜一起煮汤做成杂菜汤。

2024-07-08

查看详情

傣家“大象舌头菜”|傣族植物故事31

木蝴蝶(Oroxylum indicum),又名千张纸、海船,为紫葳科一种小乔木,羽状复叶,总状花序生于树顶。花大,钟状,在夜晚开放,有异味,开花时可吸引蝙蝠前来取食花蜜并帮助传粉。果实长船形,内有许多薄如纸片的种子,果荚成熟时开裂,种子便可随风飞扬。荚果幼嫩时青绿色,俺家人将其切片后炒菜或与香辛料一起凉拌,有独特的清苦味,也可腌酸后食用。

2024-07-03

查看详情

“糯米洗澡”糯米香茶的神奇用法|傣族植物故事30

西双版纳傣家人的糯米香茶,来源于一种叫糯米香(Strobilanthes tonkinensis)的爵床科植物,因其全株散发独特的糯米香气而得名,取其叶片可直接泡水喝,也可以跟茶叶一起混炒,让茶叶沾染上它的香气,制成“糯米香茶”用来招待客人。俺家人甚至还发明了用糯米香茶水泡糯米饭的吃法,别有一番风味。

2024-06-08

查看详情

傣族黄色染料植物:姜黄|傣族植物故事29

姜黄(Curcuma longa),为姜科姜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地下根茎中富含姜黄素,可用作传统染料,将布料或食品染成黄色。如僧侣穿着的黄色加娑,制作美食的咖喱。同时,它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2024-06-08

查看详情

泼水节必吃美食“毫罗索”|傣族植物故事28

在西双版纳,每当泼水节来临前,傣族家家户户都会做一种用芭蕉叶包着的粑粑(傣族年糕),如果你仔细看,会发现里面有一些黑色的小颗粒,这是来自于一种春天开的花——云南石梓,傣语叫“罗索”,而这个粑粑则称为“毫罗索”。云南石梓的花朵盛开过后,掉落在地面还完好如初,捡拾回家,经过洗净、晒干、研碎后便可以加入糯米粉中做成粑粑,不仅可以增加食物的香气,还有一定的防腐作用。

2024-04-24

查看详情

泼水节必吃甜品“曼点”|傣族植物故事27

滇刺枣(Ziziphus mauritiana)在西双版纳村寨、路边都十分常见,与北方的红枣同为鼠李科枣属植物,果实可鲜食,也可加工成果酱和干果。另外,大家熟知的台湾青枣实际上便是由滇刺枣经过栽培选育而来,目前已成为大众喜爱的热带水果。

2024-04-12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