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普教育 > 科普报道

《解说系统规划——从理论到实践》完成

发布时间:2013-11-18
来源:科普旅游部

说明:2013年,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科普教育组组长王西敏受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上海办公室的邀请,负责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江湿地自然学校项目的“环境解说规划”教材开发和培训,作为主要作者编写了《解说系统规划——从理论到实践》培训教材。本文摘选了为该培训教材所撰写的后记部分内容。 

根据我对大陆环境解说发展历史有限的了解,这很可能是大陆第一次系统性地介绍环境解说的书籍。 

2006-2008年,我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斯蒂芬角校区攻读环境教育硕士。在参观州内以及其他地区的一些环境教育中心、自然中心、博物馆、植物园的时候,总是觉得和参观国内的类似机构有不同的感受,觉得美国做的好,但具体差别在哪里又说不清楚,模模糊糊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开始接触“环境解说”这一概念,突然才意识到,它就是原因!由于国内的机构缺乏对环境解说的系统规划,造成参观者的游览体验不足,总让人觉得不过瘾,而美国的这些机构,无论是入口售票、活动安排、牌志系统、宣传品设计、纪念品商店都井井有条,浑然天成,充分考虑到了游客的各种需求,给我一种全新的游览体验。 

那时候,导师推荐我修了一门称为“环境人员解说和自然中心”的课程。刚一开始,我懵懵懂懂地不明白所谓的“人员解说”和我熟悉的“导游”有啥区别。不就是带领游客参观吗!这种东西国内多的很,我还要专门到美国来学习怎么当导游? 

全班有30多名学生,我们每个人被要求准备三场不同类型的解说,包括“PPT讲解”、“实物讲解”、“实地讲解”。也就是说,我在一个学期里,不仅自己要做三场不同主题的解说活动,还要倾听90多场解说活动并给与评分,此外,还参观考察了威斯康星州及附近明尼苏达州十几家自然教育中心,了解它们的布展原则和内容。就是在这一系列的听课、准备作业、听别人解说、自己解说、考察的过程中,我慢慢了解了“环境解说”到底是什么。2007年的暑假,我又在国际鹤类基金会,专职做了三个月的环境解说员。也是从那时候起,我对自己说,这个可不是我以前所理解的“导游”。这个好东西,我一定要介绍到中国去。 

几年下来,我欣喜地发现,大陆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开始关注环境解说这个领域。这次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的自然学校项目,更是把大陆和对环境解说有深入研究并做到本土化的台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本《解说系统规划:从理论到实践》的总体框架和内容,20134月由WWF在上海举办的“长江湿地保护网络解说系统规划”专题培训就已经略具雏形。在集合了众多人智慧的基础上,我们从环境解说的概念开始,逐一介绍解说规划的要素、解说规划实施的案例分析、人员解说和非人员解说等等,从总体上梳理了一遍前人对环境解说的研究成果,并配之以大量的实例。希望这本书能够做到易懂、易操作,能够让保护区的一线工作者方便使用。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我们期待更多的个人和机构加入到推动环境解说的队伍中来。环境解说这一概念在大陆的推广和接纳,会极大地提升游客的游览品质,从而推动公众自然保护意识的提高,长远来看,势必对我国的保护事业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一过程是漫长的,但我们相信看得到这一天的到来。 

封面

本文作者:王西敏

责任编辑:刘光裕_151c53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