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普教育 > 科普报道

国际自然课堂项目推开“知我家乡、体验自然”之门

发布时间:2012-10-15
来源:科普旅游部

10月7日至10日,受国际鹤类基金会(International Crane Foundation,简称ICF)的邀请,科普旅游部王西敏赴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ICF的国际自然课堂项目担任环境教育顾问并指导志愿者开展针对小学生的鸟类教育活动。

国际鹤类基金会是专业的国际鹤类保护组织,总部位于美国,在中国的鹤类分布区长期开展鹤类的保护和教育。此次活动的主题为“知我家乡、体验自然”,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生活在保护区周围的孩子们体验自然,了解自然,并理解人类和湿地、草原、鸟类的关系,如何更好的珍惜和保护自然。同时参加此项目的还包括国际鹤类基金会的副主席Jim Harris, 日本丹顶鹤保护基金会主席百濑邦和,以及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植物资源学院、天下溪环境教育机构的专家学者和部分大学生志愿者。

活动分为四个专题组,分别为水、湿地和湿地生态系统;湿地植物和土壤;湿地和草原鸟类;自然绘画和写作。图牧吉中心小学4-6年级数百名学生深入到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测量水质、寻找湿地生物和植物、观察鸟类等方式体验自然,最后用绘画和写作的形式表达出来。活动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据了解,即使生活在保护区周围,出于安全等因素的考虑,大部分孩子都没有机会深入到保护区了解自己生活的家乡,也根本不了解白鹤、丹顶鹤、大鸨等等这些就和自己生活在同一片区域的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同时由于缺乏师资力量,当地学校也无法开展有效的环境教育活动。这种学术机构、保护组织和当地学校互动的形式,既是保护组织的工作目标、又为当地教育机构提供帮助,最重要的事,让来自社区的孩子了解自己家乡与众不同的一面,达到的“三赢”的效果。

活动期间恰逢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十周年大庆,项目组成员和来自国家林业局以及东北各湿地保护区的人员一起参与了这一庆典。

活动过程中,王西敏不仅以在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开展环境教育活动的丰富经验对项目进行了指导,同时,也通过参与项目,了解了如何利用多方资源开展保护教育活动,对在西双版纳开展类似的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更好地完成我园一三五规划的培育方向三“区域生物多样性整体保护的理论和实践”中针对社区的保护教育、方向五“热带园艺和环境教育”中引领中国环境教育的目标都有积极促进作用。

ICF副主席Jim和孩子们在一起

参加活动的孩子们和老师

观鸟台和湿地

本文作者:王西敏

责任编辑:刘光裕_151c53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