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普教育 > 科普报道

钳嘴鹳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2-07-04
来源:科普旅游部

从4月份开始,经常就会有同事兴奋地给我打电话:“你看到百花园的那群鸟了吗?好几十只啊!它们叫什么?”

我也会很高兴地告诉他或者她:“那是钳嘴鹳啊!钳子的钳,嘴巴的嘴,鹳鸟的鹳,嘴巴像钳子一样,中国的新记录鸟种呢!”

是的。即使这样的回答重复了好多遍,仍然让我感到兴奋。为了这群为植物园增添光彩的鸟,更为了这么多人愿意和我分享看到这些鸟的喜悦。

钳嘴鹳是4月初的时候来到植物园的。那时候ATBC会议刚接近尾声,钳嘴鹳的数量大约是14只,喜欢停留在吊桥附近的高枝上,不少植物园工作人员、学生和勐仑周边的群众都目睹了这群宛如天使的鸟类在罗梭江翩然飞过的精彩瞬间。

钳嘴鹳(Anastomus oscitans),英文叫Open-billed Stork,在中国不是一般的鸟。2006年,一名喜欢观鸟的北京中学生在云南大理洱源的西湖旅游,首次发现了这种鸟。后来,陆陆续续地,在云南的景东、贵州的贵阳也有发现。2010年的夏天,它们其实也光临过植物园,只不过当时了解的人并不多。

然而,在这个2012年的春夏之交,它们开始在中国大爆发了。云南的普洱、景东、临沧、文山、西双版纳都有几十只到上百只的种群被发现。贵阳也发现了两只。而越南北部曾经从未记录过此鸟种的地区,也有上百只被发现。

和大多数人的反应不一样。看到这种鸟突然在这么多的地方被记录,我的第一个反应是“糟了!”根据多年的观鸟经验,一旦一种鸟突然超出其分布范围被大规模地发现,原因往往是其原有栖息地被破坏了,它们被迫寻找新的栖息地。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其实很多。至于“珍惜鸟种的出现意味着本地环境正在逐渐变好”等等,往往只是媒体美好愿望。当然,我们不排除环境变化鸟种增加的必然性,因为鸟类本来就是环境的指示物种之一。

和国际鸟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的朋友交流,他告诉我这次我的猜想可能错了。因为钳嘴鹳是在泰国、印度数量很大的鸟,对生境的要求不高,这次大规模向北移动,很有可能和气候变化导致的种群扩散有关,在泰国已经有种群扩散的证据。但这样的假设需要长期的观察验证,目前下结论还尚早。

我曾预言,由于植物园人流量干扰太大,而合适的栖息地又太少,这群钳嘴鹳会在不久离开。结果我又错了。几个月来,钳嘴鹳数量逐渐增加到近百只,后来又慢慢减少到十几只,但至今还停留在百花园附近,而橄榄坝又传来发现钳嘴鹳的消息。钳嘴鹳往往在江边觅食,在下午没人的时候,它们还会飞到百花园里。这种鸟的主要食物是田螺。途经之处,留下很多田螺的空壳,为百花园的福寿螺控制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钳嘴鹳最喜欢的栖息地其实是稻田,所以植物园周边大规模的钳嘴鹳种群居留的可能性也并不大。

钳嘴鹳的到来,为植物园的工作人员和游客带来莫大的欢乐。看着这些巨大的鸟如集群的轰炸机般从头顶飞过的感觉是非常棒的。我常开玩笑说它们让植物园看起来很像非洲。因为它们大量停留在枝头的样子,往往是非洲这种野生动物集群的地方才能一见的场景。当然它们也面临着种种威胁。食物短缺应该是其中之一。我曾看到过不名原因死在草坪上的钳嘴鹳尸体,骨瘦如柴。也有证据表明,镇上有一些人偷偷地去捕猎这些鸟,看来味道不是很好,没有引起持续的狩猎风潮,否则它们不会至今还停留在这里。

它们会停留多久?不知道。

它们会一直呆在植物园吗?不知道。

它们明年还会来吗?不知道。

趁它们还在,去欣赏大自然创造的神奇吧!

木棉树上的钳嘴鹳(段其武摄)

本文作者:王西敏

责任编辑:刘光裕_151c53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