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园助力农村小学环境教育
12月10日至13日,由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和全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主办的“第二届绿色希望行动农村小学校长环境教育培训”在武汉举行。我园科普教育组组长王西敏应邀以“自然体验教育”为题分享了版纳植物园在科普教育领域的经验。王西敏以荀子的“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和英国小学生在英国皇家学会主办的《生物学快报》(Biology Letters, IF=3.521)发表学术论文为引子,提出环境教育应该能让孩子们在玩耍的同时真正参与科学探索的过程,而不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然后用植物园生动直观的例子,向各小学校长介绍了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然观察、如何学会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体验比记忆更重要;如何搜集资料以及在活动过程中应该体现尊重和爱护等方面介绍了版纳植物园的经验,并播放了我园拍摄的科普视频《运动的花柱》。整场讲座互动性强,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理念独到,介绍的方法简便易行,深受参训学员的好评。
在环境问题日益紧迫的今天,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环境意识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然而,由于资源匮乏、师资不足、交通偏远等原因,农村学校的环境教育一直是薄弱的环节。而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现象。农村小学环境教育和城市学校环境教育有何异同,环境教育如何面的农村环境的现实突出其价值,如何有效地让环境教育更好地和学校本身的课程体系相融合,这些问题成为此次培训的重点。
培训会上,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讲授了我国教育的现状和改革趋势,指出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将更加注重公民意识培养。环保部宣教中心项目官员金玉婷介绍了国际绿色学校项目。资深环境教育工作者,自然之友绿中心武汉负责人徐大鹏介绍了全国地方校本教材开发状况。湖北电视台少儿频道编导段小燕介绍了如何在学校开展儿童戏剧,以及戏剧表演对儿童成长的意义。此外,湖北省教育一线的教师也纷纷介绍了如何开发校本课程和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以及校园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所有学员还实地观摩了武汉红旗村小学的语文课程渗透环境教育理念的《最后一只白鹭鸶》,以及获得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竞赛一等奖的《面对漏油》。
中小学生群体一直以来是我园环境教育的重要目标人群,立足勐仑为西双版纳中小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环境教育活动也是我园科普教育关注的重点。此次培训,我园不仅分享了在自然教育中的经验,同时也向环境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学习了为中小学生开展环境教育活动的经验和方法。
会后,学员还参观了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并就武汉园开展的科普教育情况进行了交流。
备注:
绿色希望行动是自然之友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合作,由德国米苏尔社会发展基金会资助,由志愿者到各地资源匮乏的小学,带领小学生开展体验式、参与式的环境教育活动,培养孩子们对环境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参与环保行动,同时培养当地环境教育力量。项目通过“当地绿希望中心”模式集聚当地教育专家、当地会员和志愿者,通过组织志愿者培训,协调志愿者到当地小学进行环境教学,协调师资推动学校师生持续的开展校园周边环保行动,当地11家组织成为“绿希望项目”合作伙伴“当地绿希望中心”。
培训教师表演校园环保戏剧
武汉一小学的科普设施
杨东平(右一)为学员颁奖
学校开发的校园植物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