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园里好观蛙
今年的雨水特别多,刚刚进入4月,阵雨就不时地光顾植物园。与此同时,一阵阵蛙鸣也开始此起彼伏,在沟谷雨林、在专类园、在每一洼水塘,都迎来了蛙类的光临,植物园迎来了观蛙的好时节。
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1100公顷的土地上,生活着24种蛙类,而且都是本地的原生种。植物园中有如此多种类的蛙是因为这里为它们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大部分蛙类需要在有水的生境下才能繁殖,因此它们经常在池塘、溪流和沼泽地出没,成年之后则需要陆上的生境,如森林或草地。由于植物园地处热带气候区,加上园区内保存了各种水生和陆上生境,因此这里的蛙类多样性非常高。
这24种蛙中有一半以上都比较容易在植物园见到,其中最常见的有4种蛙,它们是黑带蛙(Hylarana nigrovittata)、花狭口蛙(Kaloula pulchra)、斑腿树蛙(Polypedates leucomystax)和黑眶蟾蜍(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黑带蛙属于水蛙,生活在水池、缓流处、水坑、溪塘边。在名人名树园的荷花池中就可以找到这种蛙。花狭口蛙属于陆蛙,栖息在林地附近,农田和住宅附近;繁殖时聚在雨后的临时水池、水塘或水坑。它们在受到惊吓时身体会膨胀以威吓敌人。下过雨后,在树木园、南药园等园区的小路上走一走,经常能看到这些大个子蹲在路边。斑腿树蛙属于树蛙,生活在树上,可在较远离水的环境中出现,繁殖期聚在静水域。在南药园、百竹园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它们被称为“斑腿”,是因为这类蛙后腿的内侧有非常美丽的斑点。黑眶蟾蜍属于蟾蜍科,皮肤粗糙且布满细小的瘰粒,眼睛上有一黑色骨质棱,好像带了黑眶眼镜。眼后有一对大的突起腺体,叫耳后腺,当受惊时会放出毒素,但这种毒素只要不进入嘴里,对人没有伤害。你甚至可以去摸那些瘰粒,也绝对安全。
中国拥有旧世界地区(泛指亚非欧三大洲)中最多品种的蛙类,而西双版纳正是蛙类的天堂。蛙类在中国面临的危机主要有栖息地受破坏、过度捕抓、外来引进种和环境污染等。在西双版纳,自1970年代始,已有大面积的土地由原始森林开垦为橡胶林。因此栖息地遭受破坏让西双版纳的蛙类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而且中国不少地方,都存在吃青蛙的陋习。我园仍然保存了西双版纳仅有的低地热带雨林,为蛙类提供了一片难得的栖息地,成为本地蛙类生存的一片乐土。
辛弃疾在《西江月》中有云“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幅动人的夏夜美景已经在植物园拉开了序幕,期待着每一个热爱自然的人走进其中,聆听自然绝妙的音乐。
斑腿树蛙Polypedates leucomystax(王西敏摄)
黑带蛙Hylarana nigrovittata(傅永芹摄)
黑框蟾蜍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傅永芹摄)
花狹口蛙Kaloula pulchra(范毅摄)
美国近年流行的环境教育著作《林间最后的小孩》,封面就是手捧青蛙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