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普教育 > 科普报道

方舟子谈科普中的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1-04-17
来源:科普旅游部

2011年4月10日下午,应邀参加“中国科学院植物园暨标本馆科普网络委员会工作年会”的著名科普作家方舟子博士,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学术报告厅,做了题为《科普中的几个问题》的大会报告。

方舟子首先介绍了自己从事科普工作的缘由和经历,然后,就当前科普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方舟子讲的第一个问题是科普的立场。他指出,毫无疑问,科普必须站在科学的立场上,而不能被政治利用、经济利益、自己所出的“圈子”的立场等因素所左右,而是要如实的向公众传播一个为科学界所广泛接受的事实。目前,有很多受利益驱使的所谓“科普”,完全是为了推销与自己有利益关系的产品,误导公众迷信他们的产品,或者通过这种“科普”,为其所代表的政治团体招摇呐喊。

第二个问题是谁能做科普。方舟子认为,只有懂得科学,才能报道科学,因此,能够从事科普的人不外乎两种,一种是科学家本身,另外一种是具有科学背景的专业科普作家,他自己就是后一种。他认为,只有文科背景的人做不了好的科普,有时反倒会误导公众,因为他们往往只关注“卖点”而不关注事实。

第三个问题是科普的受众是谁。方舟子指出,所有的人群都应该是科普的受众,而且重点应该是成年人,包括科学家在内,因为任何优秀的科学家只是在他自己的领域优秀,而对于其它的科学领域,也是需要被科普的。我们往往认为科普的对象只是少年儿童,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由此而产生的科普作品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方舟子以美国的三个科普期刊为例,阐述了针对不同受众的科普作品的不同:Discovery(《发现》)是针对普通公众的科普读物,以通俗语言的介绍最新的科学发现;Scientific American(《科学美国人》)是针对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文化人;American Scientist(《美国科学家》)则是面向科学家读者的,向不同领域的科学家普及与他(她)不在一个领域的科学研究中的发现。我国目前就缺乏这样具有层次性的科普平台。

方舟子谈到的第四个问题是什么样的科普才是好的科普。他指出好的科普作品无疑要具有科学性,但同时也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让即便不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公众,也能够通过朴实易懂的语言了解已经被科学界所公认的事实,优秀的科普作品还要有思想性和哲理性。方舟子指出,哗众取宠的恶搞、对神秘现象和没有被证实的推测的介绍等等并不是科普,有的时候可能还是伪科学。另外,科普也不能回避争议,而是要用被科学家普遍公认的事实来阐述包含在争议中的科学事实。

方舟子的报告博得了长时间的掌声。报告以后,针对听众提出的问题,方舟子进行了详细的回答,包括影响中国科普事业发展的因素、是否所有的科学知识都能够进行科普、如何看待转基因生物的发展等等。

 

本文作者:

责任编辑:cyj_151c53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