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纳植物园第11届高级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野外培训班结束
10月15日至11月26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年度国际培训项目“高级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野外培训班”在版纳植物园举行。该培训项目始于2009年,今年为第11届。11月26日,“第11届高级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野外培训班”举行独立课题报告会暨闭幕式,宣告为期六周的培训班顺利结束。
在独立课题报告会暨闭幕式上,8个课题小组汇报了各自完成的课题。报告会邀请到版纳植物园主任陈进等共11位科研人员担任评委。最终来自印度尼西亚蜂猴项目(Little Fireface Project)的Ahmad Ardiansyah、菲律宾大学-洛斯巴诺斯分校(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 Los Ba?os)的Harold Basoc Lipae、印度阿育王生态与环境研究基金会(Ashoka Trust for Research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India)的Sudeshna Chakraborty和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Xishuangbanna Tropical Botanical Garden, CAS)的Ye Htet Lwin共同完成的课题“Increasing temperature shifts food choice of a terrestrial snail, Cryptozona siamensis, from herbivory to scavenging”被评为最佳课题,小组成员每人各获得700人民币的现金奖励。同时版纳植物园将资助一名最佳课题小组成员参加ATBC-AP 2020年年会并汇报独立课题成果。
在随后的闭幕式上各位评委为学员颁发了培训证书。培训项目主管刘景欣、教师代表Akihiro Nakamura、Kyle Tomlinson分别致辞祝贺各位学员完成培训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同时鼓励学员们保持联系,开展合作研究,为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贡献力量;学员代表发言表达对版纳植物园及各位授课老师的感谢,表示此次培训收获很多;版纳植物园主任陈进做总结致辞,祝贺培训班取得成功,感谢各位授课老师的付出和各位学员的努力,同时回顾了版纳植物园长期持续举办国际培训项目的初衷及愿景,鼓励各位学员今后保持长久联系、合作开展跨区域大尺度的研究提升热带亚洲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能力和水平,最后陈进主任热情的欢迎各位学员经常回来版纳植物园。
本次培训班共收到来自18个国家94个机构的共150份有效申请,经过认真筛选最终接受了来自中国、缅甸、泰国、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柬埔寨、巴布亚新几内亚、日本、英国共13个国家的30名学员。在为期六周的学习中学员一起参加了“实验设计、R及数据分析专题”、“如何确保研究的可重复性专题”、“系统发育比较分析专题”、“昆虫生态学与群落生态学专题”、“气候变化生物学专题”、“用R进行空间数据处理及物种分布模型分析专题”、“东亚热带环境及生态系统专题”、“保护生物学专题”、“学术技能专题”、“蜘蛛繁殖行为讲座”、“陆生蜗牛的生态、进化、分类及调查方法讲座”、“鸟类功能群及调查方法讲座”、“无人机在生态学及保护生物学中的应用讲座”、“热感相机在生态学中的应用讲座”、“种子散布生态学讲座”和“用R进行网络结构分析讲座”的课上学习。之后到版纳植物园位于补蚌的20公顷大样地、林冠塔吊开展考察实习,最后学员分组在版纳植物园内及周边开展了独立课题研究。
版纳植物园发起“高级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野外培训班”,旨在利用版纳植物园雄厚的师资力量、高水平的科研平台以及云南丰富的生态资源,对国内外生态及保护方面的青年学者尤其是在热带亚洲开展相关工作的研究生进行为期六个星期的集中培训,培养从事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研究的国际化人才队伍,促进该地区研究者的交流合作以及新知识新技能的传播。该培训班采取课堂授课与野外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邀请了中外生态学、保护生物学资深专家进行授课和指导学生开展野外实践。培训班整体由三部分组成:1)授课,采取讲座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2)独立课题,采取老师指导下的学生课题小组方式进行;3)课题报告会,各个小组对各自的研究成果以学术会议报告的形式进行展示并接受评委的考核。
本届培训班得到了中科院人事局继续教育经费资助和中科院国际合作局、中科院昆明分院、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及其下辖的勐腊保护所和勐仑保护所、版纳生态站的热心协助和大力支持。
最佳课题小组汇报课题
各小组成员与评委及老师合影
最佳课题小组成员与版纳植物园主任陈进(左三)及教师代表合影
闭幕式大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