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旧版 > 新闻动态 > 科普报道

版纳植物园夜游环境教育效果

发布时间:2020-02-23
来源:环境教育中心

  植物园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并肩负着环境教育的责任。夜游作为一种新兴的环境教育形式,在国内多家植物园中开展。版纳植物园于2010年,开始有组织地开展夜游项目,一直延续至今,现已成为一项颇受游客欢迎的活动。

  植物园夜游试图通过自然体验,使参与者亲近自然,同时尝试把环境教育理念贯穿其中,实现寓教于乐。这为连接游客游憩体验与植物园教育目标提供了一种可能。然而,对于游客到底能够从夜游活动中收获什么,以及环境教育目标实现的情况是什么,尚且缺乏系统的研究。并且,以往研究主要针对植物园环境教育项目效果进行评估,较少关注植物园环境教育目标实现的过程。    

  版纳园动植物关系组环境教育研究生马明乐和王雪琦在导师陈进研究员的指导下, 以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夜游活动为例,基于方法-目的链理论,对30位夜游活动参与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研究表明,参与者提出夜游最直观的记忆是植物园的动物、植物、讲解的领队及同行的伙伴;而这些动植物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印象深刻的讲解也提升了他们的知识;对自然的新奇感和知识的增加最终让他们感到 “自我满足”、“个人提升”,并增加“保护”意识。夜游活动中新奇的动植物、领队的知识传递、感官的激发是实现个人满足和提升保护意愿的关键。

  该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在学术期刊《科普研究》,文章可点击链接查看。

  

    图1   版纳植物园夜游活动现场照片

    

  图2 展示8种版纳植物园夜游物种。(A)发光蘑菇 (胶孔菌 Favolaschia sp)(B)悲伤之树夜花(Nyctanthes arbor-tristis)(C)豆科植物(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D) 懂量子物理的秋海棠(Begonia sp)(E) 可爱的热带蛙类 (黑蹼树蛙Rhacophorus reinwardtii)(F)烂漫的萤火虫(边褐端黑萤Luciola terminalis)(G) 丰富多样的蜘蛛 (白额高脚蛛Heteropoda venatoria)(H) 多样的鸣虫 (黄斑珊螽 Sanaa intermedia) 

    

  图3 属性-结果-价值要素关系图

  (注:图中的N代表该要素在访谈中被提及的频次。实线代表两者的连接次数大于3,虚线表示两者的连接次数小于等于3。为保证图清晰直观,连接次数为1的已省略。提及连接次数越多,要素之间的线条越粗。) 

    

本文作者:马明乐、王雪琦

责任编辑:liuguangyu_151c53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