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至12月6日,第十三届高级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野外培训班(AFEC-X 2021)在版纳植物园举行。12月6日,培训班进行了独立课题汇报,为期6周的培训顺利结束。 版纳植物园主任杨永平研究员、培训班班主任陈进研究员、培训班指导教师以及版纳植物园部分学生和工作人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届培训班由来自6个国家的23名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组队,共完成了7个独立课题研究。研究内容包括:1.槟榔青种子在植物园中的命运(The fate of Spondias pinnata seed in a botanical garden);2.甲虫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敏感性比较(Sensitivities of beetle diversity along elevation: a cross-guild comparison);3.光照强度是否影响鸟类对果实颜色的偏好?(Does light intensity affect fruit color choice of birds?);4.噪声对版纳植物园中鹊鸲行为的影响(Effects of noises on Oriental Magpie Robin in XTBG);5.食用和非食用芭蕉的潜在传粉者的访花行为差异研究(Difference in flower visitation by potential pollinators between edible and non-edible Musa species: a case study in XTBG);6.谁限制了虫食率,林窗、林荫还是叶片性状?(Herbivory rate: Gap, shade or leaf traits, which is more important?);7. 糖之谜:糖分供给对不同栖息地中黄猄蚁攻击性的影响(The enigma of sugar: changes in aggressiveness of weaver ants across habitats in response to sugar suppliers)。
陈进研究员、陈占起研究员、林华研究员、彭艳琼研究员、郁文彬研究员、卢华正副研究员及范欢博士共7人担任了本届独立课题报告的评委,并评选出最佳课题《光照强度是否影响鸟类对果实颜色的偏好?》(Does light intensity affect fruit color choice of birds?)。该课题在版纳植物园Kyle Tomlinson研究员的指导下,由来自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广西大学和云南农业大学的3名学员完成。随后,杨永平研究员、陈进研究员、指导教师和评委们为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和最佳课题证书。
闭幕式上,陈进表示,各位学员来参加培训班,除了获得知识、技能的提高外,最重要的是亲身体验和学习了开展科研工作的方法以及科研的意义;科研要解决显著的、有意义的问题,不管是科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科研还是一种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要在技术和理论上高度严谨;希望大家通过本次培训,在意识上有所改变,认真思考自己未来的道路。杨永平高度肯定了学员在培训中取得的成果,祝贺大家学有所获。他说道,希望各位学员以时代背景为契机,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实践为解决全球生态保护、气候变化等难题贡献力量;并表示持续6周的高级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野外培训班是一个十分辛苦的培训班,很高兴看到大家坚持到最后,这将成为各位终身难忘的一段经历,欢迎大家随时回来版纳植物园。最后,他对参与培训班的授课老师和工作人员表示感谢。此外,各培训班指导教师也对学员在培训期间的表现做了点评,表达了期望;学员代表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本届培训班开展了学术技能培训、专题研讨会、野外实习、独立课题研究等几大内容模块的学习和实践,顺利完成课程计划。感谢中科院人事局继续教育与干部监督处、中科院植物科学继续教育基地、“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的资助,以及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版纳生态站的大力支持。
高级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野外培训班,采用理论学习与野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邀请国内外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授课;旨在培养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研究人才,搭建信息及技术分享平台,促进跨地区研究和保护行动的交流和合作。
培训班合影
为获奖课题组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