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团队游学福建省并与多家机构开展学术交流
2024年4月17-23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环境教育团队赴福建开展"人工智能与教育变革"主题游学。在为期7天的行程中,团队深度调研植物园环境教育工作,走访厦门园林植物园、福州植物园和厦门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探讨环境教育发展趋势;参访福建农林大学等科研院校,共商校地合作机制;考察武夷山国家公园,探索教育实践与生态保护的融合路径。期间团队累计开展9场学术报告、6次专题座谈,通过密集的学术交流与实地考察,加深了成员对环境教育领域的前沿动态与实践经验的了解。
4月17日,团队一行参观了厦门园林植物园棕榈区、多肉区和三角梅种质资源库,并针对植物园的科普解说系统设计展开讨论。下午,团队与厦门园林植物园科普教育同行开展了学术交流,厦门园林植物园科普馆梁育勤、陈盈莉分别做了“慧眼观万物 童心探自然——厦门市自然笔记活动分享”和“雨林探秘——数字化科普课程初探”的报告。版纳植物园环境教育首席科学家陈进研究员、环境教育中心副主任刘光裕高级工程师和博士研究生孔楚唯分别做了“如何开展科学教育与环境教育研究?”、“讲好热带雨林的故事”和“ 将植物园活动融入正规教育体系:在三所中小学的探索实践”的报告。与会人员还针对植物园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图一:团队成员在厦门园林植物园入口处合影
4月18日,团队访问了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并开展学术交流,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廖启炓副所长、科技合作部负责人李影、生物化工部主任、省科普教育基地负责人何恩铭博士等同事参与了交流会。在会上,何恩铭博士做了题为“科研院所科普基地工作的特色与创新——以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为例”的报告,介绍了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在科普宣教方面的工作进展。陈进研究员做了题为“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六十年热带植物资源利用实践的经验与教训”的报告,并与在场同事开展了讨论与答疑;博士研究生孟义川做了“中国大学生的博物爱好者身份对其生物多样性行动和幸福感的影响”的报告。会后,团队参观了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的植化实验室、中试基地、东华园、1280园艺中心、芳香植物园、药用植物园和鱼菜共生园,并与相关板块负责人开展了交流。
图二:团队在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开展学术交流
4月19日上午,团队开展了体能训练活动,团队成员完成了徒步2万步的训练目标。下午,团队访问了厦门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并开展了座谈会。座谈会上,引种园刘韶松详细介绍了引种园60多年来的发展变迁,团队成员共同观看了引种园创园60周年纪录片,追忆华侨爱国事迹,感受他们的家国情怀。随后,团队成员和引种园相关工作人员就引种园科普教育工作展开了交流讨论,会后,团队参观了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的园史馆和园区植物资源。
图三:团队参观华侨植物引种文化展示馆
4月20日,团队召开了内部学术交流会,宣传、许亚轩、陈然和张英芝四位研究生分别就自己的研究课题和参与项目进行了汇报,团队成员针对报告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图四:团队内部学术交流会
4月21日,团队访问了福建农林大学。上午,团队先后参观学习了 “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指导福建农林大学建设发展”专题展厅、实地考察了森林兰苑(兰花种质资源圃、珍稀濒危兰科植物保育科普教育中心和海峡兰花保育研究中心),并到海峡联合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调研。随后团队与福建农林大学校长兰思仁、福州三江口植物园负责人刘江枫以及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以及相关科研团队代表开展了座谈。双方就环境教育、植物园建设与人才培养等议题开展讨论,双方一致认为应深化合作,推动环境教育体系和科研实践的发展。兰思仁校长与陈进研究员均表示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打造高水平校园植物园和环境教育团队,助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科学教育事业。下午,团队为林学院及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师生、三江口植物园工作人员作专题报告。陈进研究员作了题为“生物相互作用网络与新奇植物-植食昆虫相互作用”的报告,环境教育中心环境教育组组长赵金丽高级工程师作了题为“自然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有效融合模式:以版纳植物园为例”的报告。
图五:团队与福建农林大学参加座谈会的教职工合影 (前排中:兰思仁)
4月22日,团队访问了福州植物园。上午,福州植物园与环境教育团队在森林书屋联合开展了“古榕润书香,雨林悟自然--世界读书日活动”。活动围绕自然教育、榕属植物研究等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推动全民阅读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福州植物园党委书记、主任、正高级工程师游云飞以“榕属植物的生存智慧:解码生态密码与文化基因”为题进行分享,介绍了榕树在碳汇、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修复中的作用等,并分享了千年古榕的保护经验。陈进研究员和刘光裕高级工程师分别做了题为“自然教育:我们应该关注什么?”和“植物园解说体系的构建与设计”的报告。福州植物园干部职工和科普教育相关工作人员参会并针对报告进行了积极的提问和讨论。下午,团队成员参观了福州植物园主园区和珍稀植物园区。
图六:陈进研究员在福州植物园做报告
4月23日,团队赴武夷山国家公园开展了参观访问,团队参观了国家公园景区主要路线和景区智慧管理平台,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3月22日考察景区智慧管理平台时的指示,成员们切身体会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线实践现状。参观结束后,团队和国家公园开展了座谈会,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管理局陈威副处长和宣传教育处相关工作人员参加座谈,在会上,双方就武夷山国家公园的一线环境教育实践工作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图七:团队参观武夷山国家公园景区智慧管理平台
4月23日晚,团队开展了内部学习交流和讨论。研究生王仪鑫、王明惠、王孟雨和常露丹做了报告分享,交流了他们开展环境教育课程的设计和思考,报告得到了成员们的深入讨论。最后,团队举行了针对此次游学活动的总结会,每位成员分别从活动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最大的收获和对未来活动的建议三个方面做了个人总结和分享。在此次游学活动中,成员们了解了植物园、国家公园、大学等一线机构开展环境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升了对环境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认同感,增加了团队凝聚力并收获了个人友谊,游学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图:环境教育团队成员
文:孟义川、刘婉路
Copyright 2002-2022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滇ICP备130042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