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Search Baidu Search
(多个关键字请用"空格"格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研成果 > 概况介绍

科研概况

时间:2015-09-29  来源:科技外事处  作者:admin     打印  字体: 关闭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系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领导下于1959年创建,位于101°25′E,21°41′N,海拔570m,年平均气温21.4℃。在云南省省会昆明市设有分部。  

19707月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云南省热带植物研究所”。19783月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中国科学院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19871月“中国科学院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的植物群落室与昆明分院生态室合并成立“中国科学院昆明生态研究所”,其余部分成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辖的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19969月经中编办批准,昆明植物研究所所辖的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与昆明生态研究所合并为中国科学院的独立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沿用现名。1998年底首批成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之一。20117月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36月成为中国植物园联盟理事长单位。   

版纳植物园是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和国内外知名的风景名胜区。版纳植物园占地面积约1125hm2,收集活植物12000多种,建有38个植物专类区,保存有一片面积约250hm2的原始热带雨林,是我国面积最大、收集物种最丰富、植物专类园区最多的植物园,也是世界上户外保存植物种数和向公众展示的植物类群数最多的植物园。  

版纳植物园主要发展目标和任务是:立足我国云南,面向我国西南(主要是热区)和东南亚,以热带、亚热带过渡区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为基础,探讨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及物种濒危机制,为知识创新和知识传播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其学科方向是:保护生物学、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学和资源植物学。  

截至2014年底,全园共有在职职工365人(含项目聘用人员19人)。其中科技人员173人、物种保存和科普教育人员84人,包括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33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55人。 

版纳植物园现设有生态学专业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植物学专业二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生物学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共有在学研究生240人,其中硕士生142人、博士生98人,在站博士后9人。 

版纳植物园下设2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热带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综合保护中心、公共技术服务中心、27个研究组等研究部门;建有标本与种质保存中心、3个野外台站(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哀牢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元江干热河谷生态站)、园林园艺部、科普旅游部等支撑系统及业务部门。  

版纳植物园五十余年的科学研究积淀,已完成科研项目900余项,取得国家级、省部级成果奖励1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 000余篇,申请专利90余项,授权专利50余项,主编出版专著近40部。  

版纳植物园与50多个国家(地区、国际组织)有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其国际影响不断扩大。现已成为“国家知识创新基地”、“国家环保科普基地”、“全国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AAAAA级旅游景区(点)”、“全国文明单位”、“云南省精品科普基地”。 

版纳植物园经过50多年的艰苦创业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特别是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启动,版纳植物园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热带植物科学研究基地、热带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库和科学知识传播中心。在热带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席之地,培养和成长了一支高水平的科技队伍,为我国热区尤其是西双版纳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平衡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