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园 “触角电位测量系统”入选《中国科学院自主研制科学仪器2020》专刊
发表日期:2020-09-04 张薇,唐霆,文平 打印 放大 缩小 【关闭】
科学仪器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也是创新研究成果的重要产出形式之一,标志着国家创新能力和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的水平。科学仪器自主研制是促进技术创新的强劲动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同时也是培养人才队伍的重要平台。为进一步加强对自主研制科学仪器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自主研制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梳理出了技术成熟度高且具有重要应用推广价值的自主研制科学仪器及部件,并通过《中国科学院院刊》平台正式出版了《中国科学院自主研制科学仪器2020》。我园科研人员文平副研究员与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共同研制的“触角电位测量系统”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年增刊 Z1期(生命医学与科学类目,类目编号“266”)。
触角电位测量系统主要应用于昆虫触角对信息化合物成分的触角电位检测,还可以用于其它生态生物电信号的直流记录(DC recording),如植物电生理、蜘蛛电生理、甲壳类电生理的直流记录研究。经过技术扶持转化,该设备已经在对应的行业内得到了推广,为行业节省进口仪器购置经费达数百万元,并应用到了数十篇科研论文的发表和多种农业害虫行为控制剂的开发当中。在我园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实验室,该设备与2004年购置的1台气相色谱仪联用,搭建出了具有极高精度和灵敏度且成本低廉的气相色谱-触角电位测量系统。该设备具有高抗干扰能力,可检测微弱的电生理信号,SNR>3的检测限可到微伏级,且无波形失真,通道隔离度大于120 dB,显微操作精度为10μm,可同时测量两个昆虫触角;单独使用EAG时可同时测试2种气味,与较高的试验成功率一起,成倍增加了研究工作效率,促进了基于物种通讯机制多样性的物种关系网络的解析。多次发现了物种间通讯的微量高活性信号主导的通讯机制。如一种兰花传粉过程中吸引一种专性的双翅目昆虫的气味的触角电位检测分析(图1),即发现关键的引诱活性物质为一些痕量的未知物质,而这种气味在蝇类卫生害虫的引诱剂开发中具有较好的前景。
此套设备的研发也开启了科研平台如何支撑科学研究的新模式。相关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仪器设备功能开发技术创新项目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www.bulletin.cas.cn/zgkxyyk/ch/reader/view_news.aspx?id=20200228084428788
图1.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中心实验室)
图2 一种兰花吸引蝇类专性传粉昆虫信号的触角电位检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