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悉尼大学Brendan Choat教授来组开展学术交流
10月19日至10月25日,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的Brendan Choat教授应邀来园参加“热带亚洲生物多样性演化与生态系统复杂性和稳定性”青年国际学术沙龙(CASFIS),并与我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活动。 会议期间,Choat教授在我组师生的陪同下对植物园及植物逆境生态学组实验室进行了参观并交流实验心得。随后,参观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研究站补蚌工作站,以及补蚌林冠塔吊的野外实验。
2024-12-24
植物逆境生态学研究组赴郑州市参加第七届国际生态峰会
2024年12月14日-19日,植物逆境生态学研究组一行6人参加了在郑州市举行的第七届国际生态峰会(The 7th International EcoSummit Congress),此次峰会的主题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开拓可持续和理想的未来”,吸引了来自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代表参会。
2024-12-20
植物逆境生态学研究组完成元江不同海拔梯度自动气象站安装
2024-12-19
亚热带森林演替过程中叶片性状网络向高模块化转变
研究发现随着演替的进行,叶片性状网络的边密度下降,模块化程度逐渐升高,反映了叶片性状从幼龄林协同、高效的连通性向老龄林的模块化转变,以实现功能和生活史策略多样性,更灵活地适应环境变化,促进生态位分化和物种共存。性状网络的中心性状在幼龄林表现为叶片氮含量、单位干重光合速率和叶片韧度,在中龄林和老龄林中分别为林冠开阔度和叶片干重。演替过程中,资源获取维度或光合性状维度的重要性始终占据优势,物理防御维度居中,水力性状维度重要性最低。从多维度性状适应的角度反映了不同演替阶段树种通过调节性状的连通性,以应对不同环境压力所采取的适应性策略。该项研究以性状网络的整体角度揭示了演替过程中树种的适应策略;同时,识别了森林演替过程中对叶片性状网络起调整作用的中心性状和驱动因子,能为植被恢复演替的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2024-08-20
研究组完成泰国样地第一次野外实验数据收集
2024年2月,植物逆境生态研究学组顺利完成东南亚地区泰国样地的第一次野外实验。本次实验主要调查样地内龙脑香科物种的水力性状、叶片形态特性等基础指标。同时研究组还对样地内一些重要植物类群进行了相关性状监测及数据收集。
2024-02-06
研究组召开2023年年终总结会
2024年2月3日,植物逆境生态学研究组在版纳植物园召开2023年工作总结暨2024年工作计划汇报。
2024-02-03
植物逆境生态学研究组在补蚌和哀牢山生态站增加液流监测设备
2023-12-21
马奎特大学Stefan A. Schnitzer教授来我组学术交流
2023-10-21
干热河谷木本植物叶片的养分回收效率和干旱耐受存在权衡关系
以元江干热河谷稀树灌丛的18优势乔木和灌木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植物的氮磷的重吸收效率、叶片的构建成本、叶片的饱和渗透势、木质部导水率降低50%的水势和季节最低水势。研究结果显示:构建成本低的植物具有更高的养分回收效率;构建成本高的植物则表现出更高的干旱耐受能力,并且养分的吸收效率与叶片和枝条的干旱耐受能力存在明显的权衡关系。叶片结构投资较低的物种更需要重新吸收衰老叶片的养分,表现出更高的养分回收效率。该研究结果表明养分重吸收是干旱生态系统中植物的一个关键适应策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干旱和半干旱区植物养分重吸收利用的机制。
2023-12-16
植物逆境生态研究组召开2022年工作总结会
1月11日下午,植物逆境生态研究组在园林园艺中心禾草厅召开了2022年度工作总结会。植物逆境生态学研究组组建于2022年6月,这也是研究组成立后的首次年终总结会议。
2022-01-13
植物逆境组前往泰国推进中泰国际合作
2月20日至27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一行8人赴泰国访问交流,植物逆境生态学研究组3名成员参加了本次出访。出访期间,先后与泰国农业大学(Kasetsart University)和朱拉隆功大学(Chulalongkorn University)合作者进行了座谈,讨论继续推进中泰气候变化国际合作项目的相关事宜。
2023-03-06
植物逆境生态研究组召开2022年工作总结会
2023年1月11日下午,植物逆境生态研究组在园林园艺中心禾草厅召开了2022年度工作总结会。植物逆境生态学研究组组建于2022年6月,这也是研究组成立后的首次年终总结会议。
202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