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生长是新生代最为波澜壮阔的造山运动,也是驱动东亚气候系统和生态环境演变的关键因素。近几十年来,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加深了我们关于新生代青藏高原生长对东亚气候系统、水汽循环和生态系统影响的了解,但是关于青藏高原地形地貌的演化存在许多争议,还有诸多科学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古生态研究组研究团队综述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基于前期的模型模拟工作,深入探讨了新生代青藏高原地形地貌演化对东亚水循环及生态系统的影响。虽然关于青藏高原如何形成还存在诸多争议,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青藏高原经历了一个差异化抬升的过程。基于前期研究设置的青藏高原不同地块的敏感性试验进行了分析,表明高原北部,尤其是东北部的抬升对东亚季风气候的影响更为显著,促进了冬春季降水的增加,地表径流量也相应增加。同时东亚地表潜在蒸发量显著降低,伴随着青藏高原抬升形成的西高东低的地势, 逐渐塑造了现今东亚水系格局。由于降水增加和地表蒸发量降低,东亚土壤含水量尤其是冬春干旱季土壤含水量大大增加, 导致中国东部植被从干旱、半干旱转变为湿润、半湿润植被类型,造就了现今东亚植被和植物多样性格局。
同时对青藏高原诸多亟待探讨的重要科学问题进行了展望,包括:对青藏高原地形地貌演化的进一步限定、对气候转型期高精度的古气候数值模拟,以及进一步解析新生代东亚水循环和生态系统的耦合关系等,理解这些关键问题对预测未来全球气候急剧变化背景下的生态系统响应及其演变趋势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该综述以“新生代青藏高原生长对东亚水循环及生态系统影响”为题,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科学通报》上。版纳植物园古生态研究组李树峰研究员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苏涛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得到了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等项目资助。
基于晚渐新世青藏高原不同地块抬升情景模拟的东亚地表径流量变化